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四中全會‧新征程/「十五五」擴大開放 跨國藥企聚京攻研發

時間:2025-10-27 05:02:59來源:大公报

  圖:中國積極擴大開放,吸納外資,強生、飛利浦、阿斯利康等跨國巨頭先後在京設立重點研發中心。圖為10月25日,阿斯利康全球研發北京戰略中心啟用。

  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談及「十五五」規劃將在哪方面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吸引外資,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日前在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上明確,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產業發展,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應用場、利潤場。

  北京國際醫藥創新公園(BioPark)正是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吸引外資的生動體現。大公報記者獲悉,美國強生、荷蘭飛利浦、英國阿斯利康等跨國巨頭已先後入駐園區,設立多個重點研發中心。\大公報記者 馬曉芳北京報道

  走進位於北京經濟開發區的BioPark,遠遠就能看到阿斯利康、德國拜耳、美國禮來等製藥巨企的LOGO,辦公區內不少企業已進入常態化運營階段。

  阿斯利康:依託中國AI優勢創新

  作為首批入駐BioPark的跨國企業之一,阿斯利康此前宣布投資25億美元,在京新建全球第六個、中國第二個戰略研發中心,以及拓展生物科技創新合作和本土化生產。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直言,該中心將依託北京世界領先的科學生態系統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加速推進新一代創新藥物的研發,「通過與中國科研與生物科技界攜手合作,我們將融合前沿技術與雄厚的科學實力,為中國乃至全球患者帶來診療變革。」

  阿斯利康全球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發中國負責人何靜表示,阿斯利康在京的全球研發布局極大獲益於北京經開區的支持及醫藥研發生態圈建設,「我們將依託這些優勢資源,攜手研究型醫院、高等院校以及生物科技公司等合作夥伴,提升從藥物發現到臨床開發到新藥獲批全鏈條的科學成果轉化,加速中國前沿科學和創新成果走向世界。」

  據了解,2024年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規模超過萬億元,一大批知名的跨國藥企在京設立研發機構,落地重大產業項目。

  目前,國際國內多家龍頭藥企均在BioPark布局了重磅載體。強生計劃建設亞洲首個科創中心、亞太地區最大醫療器械培訓中心等;美國GE醫療擬建立全球第二大醫學裝備研發中心、中國首個影像設備創新孵化器;飛利浦則將建設全球第二大全產線的研發中心總部以及中荷─中歐國際學術中心。這些龍頭企業共同構成「火車頭」,不斷吸引上下游企業在中國聚集,讓中國大市場逐漸成為全球大機遇。

  香港可從「聯繫人」轉型「參與者」

  上海市長三角科創產業金融服務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孫文華向大公報記者表示,作為「超級聯繫人」,香港匯聚國際科研資源和貿易便利,應進一步深化與內地規則銜接,強化人才樞紐功能,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將自身國際化優勢與國家發展大局緊密結合,實現從傳統樞紐向創新科技高地的轉型升級。

  孫文華認為,結合國家「十五五」規劃,香港更需要從「聯繫人」向「參與者」與「創造者」戰略轉型,通過將自身的國際化、基礎科研和金融優勢,深度嵌入國家創新發展的大局,在這一進程中完成自身的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鞏固並提升其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全球地位。

  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志起認為,香港可依託國際化法治環境,吸引全球資本投向內地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興支柱產業。香港高校可聯合內地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破解產業人才缺口。同時,香港應深度對接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政策,推動香港專業服務與內地市場規則銜接,助力外資「引進來」和內資「走出去」。「香港需主動對接國家戰略,以金融、專業服務與國際化優勢,在暢通創新要素流動中實現共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