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幣料成沿線國家主流貨幣

時間:2016-06-17 03:15:20來源:大公網

  圖:關家明(左一)、沈建光(左二)、鄂志寰(左三)和陳鳳翔出席人民幣業務論壇

  【大公報訊】中國政府推動「一帶一路」政策,學者認為對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可起到積極作用,包括長遠有望使人民幣成為沿線國家的關鍵、主流貨幣,並促進人民幣在海外離岸市場的長期資本市場的發展。不過,學者亦警告,短期內環球經濟動盪,將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帶來極大挑戰。

  關家明:成為離岸長期資本

  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指出,「一帶一路」政策中,大部分均是發展中國家,而大部分國家的貨幣均屬弱勢,相信這些國家對使用人民幣的信心和興趣會比較大,而「一帶一路」以發展大型基建,長期投資為主,料可推動人民幣成為離岸長期資本,促進人民幣在海外離岸市場的長期資本市場的發展。

  鄂志寰:基建投資需求大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並發展成為區域關鍵貨幣的兩大關鍵,是要金融市場願意接受並使用;及各國央行、儲備管理人,願意使用人民幣作儲備貨幣。而「一帶一路」正正能夠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驗場,如「一帶一路」基建投資可達十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將成為基建投資的主體貨幣,而「一帶一路」帶動中國對外貿易,預期可由目前約一萬億美元,增至2.6萬億美元,等於中國對外貿易佔比由20%增至約三分一,可大大提升人民幣跨境貿易使用。她相信,若可在有效管理「一帶一路」項目相關風險下,料可推動人民幣成為「一帶一路」主流貨幣。

  沈建光:防止一次性貶值

  瑞穗證券亞洲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人民幣已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納為SDR貨幣,比重達11%,遠較目前人民幣佔全球儲備貨幣1%為高,料人民幣國際化將逐漸推進。「一帶一路」沿線眾多發展中國家,對基建項目需求極大,中國可以為他們提供技術、資金、有競爭力的融資條件、工程價格等,相信人民幣國際化將隨?「一帶一路」的建設而發展。

  但沈建光警告,短期內人民幣匯率管理,需要防止出現「一次性貶值」,並反對有意見提議將人民幣大幅貶值,來提高中國出口競爭力。沈建光解釋,目前全球需求均弱,人民幣貶值會造成全球競爭性貶值,如去年八月人民幣下跌2%,印尼貨幣跟隨貶值10%,擔憂人民幣再度貶值,將造成全球經濟動盪。另外,「一帶一路」沿線大多為發展中國家,財政較弱,而政治上亦較不穩定,中國都要克服。

  關家明亦指出,現時「一帶一路」最大問題是「不能落地」,僅依靠「政治、政策帶頭」,屬於單向輸出,雖然中國提出不少建議,但在外國卻沒有認知。他強調,無論「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都要有實質需要,「如果中國經濟與全球貿易、投資、進出口都有聯繫,人民幣自然會國際化」,擔憂若僅靠政策推動,政府帶動,長期難以維持,因此背後需有實質經濟基礎,市場機制去推動。他認為,「一帶一路」除了搞項目,更需要國際性,市場化平台去推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