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瑯琊榜‘與市場真相\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

時間:2016-06-08 03:16:03來源:大公網

  圖:各國“大印銀紙”紛紛把貨幣量化,推高了樓價。圖為英國豪宅海德公園一號

  近年瘋魔東南亞的電視劇“瑯琊榜”,故事說出傳媒的威力。王孫公子、武林高手,也活在瑯琊榜的陰影下(麒麟才子、十大高手排名)。與現實的今天一樣。各位,香港人的生活,何嘗不是不自覺活在別人鋪排的信息和意念中!

  執筆撰寫本文的時候,美國剛公布非農業就業人數,5月份只增加了3.8萬人,遠遠低於16萬人的市場預期,也是自2010年後的最差數據。自1939至2016年,美國非農業就業人數平均每月增加12萬人,今次插水式下跌,美國人民怨沸騰,不少人也質疑自己政府的“加息謊言”。事實上,看美國10年債券息率只有2%左右,已知可見的未來息口難以大上落。

  美息口難以大上落

  美國加息危機,筆者一直也認為是子虛烏有,其實任何中學生也只需運用加減數,以及最基本的經濟與會計邏輯也可斷定美國應走向衰落,但為何最顯淺道理也不適用於美國?因為美國就是美國,世人的確盲目接收信息也人雲亦雲。

  錯誤的消息,最後自然引導人們投資錯誤,當美國2009年開始要量化貨幣之後,令資產上升。那些仍記?“供應量”、“入息比率”的人選擇了做“放棄者”將投資機會讓給別人。當美國要“剪羊毛”透過加息及“人為亂局”製造需求令量化的美元可以回收時,舉世的信徒也受大國的代理人及傳媒呼喚,一起唱淡。唱淡可令人拋售資產,反過來搶購量化得太多的美元,誰人得益,情何以堪!

  筆者一直認為影響樓市的最大力量其實是貨幣,如果閣下在2009年美國量化貨幣時購入二手物業的話,現在的回報應相當可觀。又如果今天大家不浪費精力去抱怨自己政府的話,我們會更容易認清楚另一個更重要的現實,就是世界各國也“大印銀紙”紛把貨幣量化。最後結果會怎樣?資產價格自然會繼續向上。

  雖然在經濟學上政府可以製造“傳遞中斷”,即令量化增加了的貨幣規限在局部市場,不大量流落民間避免製造出通脹,但局部資產升值一樣會形成社會貧富懸殊。香港的樓市辣招何嘗不是封印樓市令熱錢“傳遞中斷”?

  借勢置業是應對之道

  我在5月26日與地產代理業界代表一起上金管局,為需要樓換樓人士爭取放寬過緊的按揭政策。局方高層坦誠交流,對方表示必須要與聯儲局言論如影隨形。

  的確,美國是最大霸權,明知對方虛弱也不敢低估其影響力,誰夠膽不跟?最後我們也是活在別人的音樂的擺布下!

  一個低息年代若用了相反的策略去面對可能是一個災難,但願筆者是錯的!

  近年,中國實際上與歐洲一齊量化貨幣,英國和日本現在貨幣上的行動上已經和美國不一致甚至相反。看看美匯的結構,歐元及日圓也是最大比例,當“與美元掛?原來是被剝削的時候”,歐日骨子裏也是想離棄美元。中國的崛起只是給予了歐日“逃離美元”的機會而已!

  不同大中小持份者各有盤算。筆者面對以上大洪流的自處之道,是2008年後用盡低息去置業,借得少而供得短,只享受其槓桿力量去買一些優質物業,低息令成本和“供唔起樓”的風險也低。供得短幾年下來就把按揭供滿,然後作第二波的投資。借美國佬之勢置業是我對世道的回應及控訴!

  有些人以為我提出“不買樓的風險”是想多做生意。但其實,在一個供應量愈來愈少,而剛性需求增加下,唱淡才最合乎我作為地產代理的利益,愈多業主“腳軟”我愈多成交,但此非我原則,才吃力不討好地強調“不買的風險”。

  看官閣下,你又如何面對大時代的風險?我以上的面對方式,應該不適合大多數人。時機形勢亦有異,本文的心意,是不要盲目人雲亦雲。知多一點世途險惡!小心!珍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