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恒生銀行的香港商業房地產的不良貸款金額約250億元。
據外電引述消息報道,滙豐控股(00005)罕見地直接插手處理旗下恒生銀行(00011)商業房地產不良貸款組合,並指示駐倫敦的負責人推動該進程。此舉反映外界對慢熱的香港地產行業感到愈發擔憂。該消息同時拖累恒生銀行股價,昨日收報114.5元,跌幅3.13%或3.7元,全日成交4.89億元;滙控亦下挫0.37%,收報107.1元,成交總額13.37億元。\大公報記者 蔣去悄
香港樓市自2021年開啟下行周期,隨着新世界(00017)及英皇國際(00163)等地產商陸續陷入財困,行業債務壓力愈發突出,銀行業亦作出反應。有消息人士透露,滙控在大約兩個月前指示駐倫敦的全球首席企業信貸官和特別信貸部門負責人,以確保恒生銀行啟動出售房地產不良貸款組合的進程。
不良地產貸款急增85%
截至今年6月,恒生銀行對香港商業房地產的不良貸款金額約250億元。消息人士稱,恒生銀行目前正處於出售價值逾30億美元(約233.3億港元)房地產支持貸款組合的初步階段,意味着相關債券拋售措施初見成效,此前恒生銀行的香港房地產不良貸款餘額按年急升85%。根據惠譽估計,香港銀行業不良貸款約250億美元(約1944.5億港元),為近20年高位。
針對市場討論,滙控及恒生銀行均有發出聲明。滙豐發言人指出,所有銀行都不斷尋求優化信貸組合、管理風險,並在充分考量對客戶的影響後作出決定,強調恒生銀行的決策是基於其自身治理狀況。
恒生銀行發言人對報道則不予置評,並指出該行根據國際法規及會計準則管理自身貸款組合的信貸風險,包括及時且合理的貸款分類和撥備,以及貸款回收和處置。
據報道指出,香港銀行業正經歷1990年代末期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房地產低迷壓力。早前亦有傳言指出,多間銀行與顧問公司接觸,尋求成立「壞賬銀行(bad bank)」以處理其壞賬,當中便包括恒生銀行,其中一項提案為參考內地不良資產管理公司模式,以允許銀行回收部分款項。金管局隨後否認「壞賬銀行」的傳聞,強調香港銀行資產負債表健康,銀行信貸撥備覆蓋率超過140%,相關傳言並無根據。
惠譽:港銀風險仍可控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香港銀行壞賬率並未誇張到需要設立「壞賬銀行」,業界不必過於擔心。
惠譽分析師Savio Fan指出,儘管商業房地產行業仍有惡化壓力,但香港銀行業具備較大緩衝空間,預料風險可控;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目前本港並無成立相關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