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財經縱橫/科技創新料成「十五五」重點\凌 昆

時間:2025-08-15 05:02:13來源:大公报

  中國公布了「十四五」規劃的初步成績,估計過去四年年均經濟增長4.4%,經濟規模將增加35萬億元人民幣。製造業持續增長,其中高技術製造業表現尤為突出,四年間增長42%。中國製造業已連續15年為全球第一大國,200多種產品居世界首位。最重要亮點應是科技提升,四年間科研投入增長近50%及1.2萬億元,佔GDP比重已近2.7%,接近發達國平均。在太空探索、量子計算、人工核聚變及其他前沿領域,中國均獲得顯著甚至領先成績。近幾個五年規劃都標誌了中國發展的重大戰略性突破:「十二五」期間取得並鞏固了製造業全球第一的地位,「十三五」取得並鞏固了中國GDP居首的地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十四五」則取得並鞏固了科技強國地位。這三個五年規劃令中國實力取得驚人提升,為民族復興大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今年完成「十四五」規劃後,將迎來明年的「十五五」啟動年。中國之前定下了分兩步經過2035到2050建成領先的發達國,因此今後每個五年規劃都十分重要。「十五五」自要起到承前啟後功能,為達到上述目標作出必要貢獻。此外,中國又提出在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圖,令「十五五」的角色更為吃重。觀乎當前國際及國內趨勢,中國其實有可能提前在2035到2040間達到原先的2050目標,關鍵是「十五五」如何更好地策劃及落實。這包括在近期實行攻關消除「卡脖子」等落後領域,或填補技術及產能空白。在長遠則要策劃搶先實現工業革命4.0,開發相關技術及建立產能,布置產業鏈與生態鏈,從而取得領先優勢。

  開發新生產方式 推動生產力升級

  為長遠計必須注意以下幾項發展規劃原則:(一)加強生產力的融合協調,如製造與服務業融合、軟硬件融合、跨產業產品融合、生產與管理營銷融合等。新技術及數字化將帶來許多前所未見的可能及選擇。(二)深化及加快新生產方式的應用開發,特別是自動化數字化AI化網絡化及全面性智能化等,從而推動生產力的根本性及革命性升級。(三)系統性地推動新技術發展。現已掌握的新技術要加快其成熟化及產業化,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汰弱留強以保競爭力。同時要安排好對更新一代技術的跟蹤、評估及前期開發等工作,以避免被「新道超車」。(四)對關鍵性未來技術作戰略性發展部署。這須包括太空、海洋及深地開發、新材料新能源、新交通新通訊系統、生物工程生物化學、人體及生命科學等。

  上述各項規劃原則,不少外國研發已開始出現,中國必須及早跟上,補充以至超越,從而爭取及保障新技術開發優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