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國金視野/「十五五」規劃的變與不變\宋雪濤

時間:2025-10-28 05:02:24來源:大公报

  二十屆四中全會上周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由於更詳盡的《建議稿》和《關於〈建議〉的說明》將於近日發布,我們可以先從全會公報概覽「十五五」時期的大政方略。

  「十五五」時期,於國內環境來說,是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2020年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形成了橫跨「十四五」、「十五五」和「十六五」三個五年規劃的遠景目標。這意味着,在「十四五」的基礎之上,「十五五」需要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為「十六五」時期實現遠景目標奠定勝局。

  於國際環境來說,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的時期。2002年,十六大首次提出「21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2020年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仍然維持了「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同時指出機遇和挑戰都有新變化。2022年,二十大提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此次二十屆四中全會維持了這一判斷。

  面對錯綜複雜的內外環境,此次會議展現的必勝信心比以往更強烈,特別強調要「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歷史主動精神,是指作為歷史主體的人,在深刻把握歷史規律的基礎上,立足時代條件和歷史方位、發揮主體能動性,主動開闢未來、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

  GDP目標增速宜訂4.5%以上

  對於「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會議通稿表述相比於「十四五」凝練了許多,高度概括為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深化改革、社會文明程度、人民生活品質、美麗中國建設、國家安全屏障等幾個方向,對應了下文的十三條目標分解。

  值得關注的是,主要目標還提到了「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也因此,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目標: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2024年中國人均GDP為13445美元,按今年名義GDP增長4%、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0.5%計算,2025年將達到1.4萬美元,剛好是今年世界銀行劃定的高收入國家的標準線。

  放眼2035年,要讓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或較2020年翻一番,未來十年的GDP年均增速應保持在4.4%以上。考慮到「十六五」的經濟增速中樞可能低於「十五五」,「十五五」時期的GDP增速目標起碼應設定在4.5%以上,更進一步可以設定在「5%左右」。

  會議通稿羅列了十三條具體目標,其中的「變與不變」有諸多值得關注的要點。

  一是對產業和科技的調整。「十四五」公報將科技創新列為第一,強調「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十五五」公報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列為第一。其中之意或在於,隨着近年中國科技創新水平逐步走到世界前沿,下一階段要更加重視從科技創新向產業創新、產業成果的轉化,使創新能夠落地、能夠成為新質生產力,更加強調實用性。

  二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公報提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落實到目標分解上,對應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前者延續了「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的表述,差異在於對消費的表述與「十四五」明顯不同。「十四五」的重點是把擴大內需和供給側改革相結合,強調以高質量供給創造需求。「十五五」的重點是把惠民生和促消費相結合、反映出政策思路有所調整,意味着財政資金在生育、教育、養老、社會保障、消費補貼等方面將有更大投入。

  三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這部分也屬於第三和第四點的結合,內涵較為廣泛,期待《建議稿》揭曉更多內容。公報提出「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相關事項包括而不限於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綜合整治內捲,本質上與進一步捋順央地關係、完善地方考核體系等改革措施有關。四中全會之後,相關事項的推進或將加速。

  四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此處變化在於順位大幅提前,從「十四五」的第九順位提升至此次第五順位。這一變化的背景可能在於,近來部分經濟體與中國的經貿摩擦有所增多。公報提出「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或在「十五五」期間提供不少基於雙邊合作、互利互惠原則的重要投資項目和機遇。

  五是雙碳目標。第十點,公報提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穩妥推進和實現碳達峰」,意味着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仍然有約束力。

  (作者為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