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樓市強心針/現在是上車時機嗎?\廖偉強

時間:2025-10-23 05:02:09來源:大公报

  香港樓市自2021年由高位回落以來,連續數年受壓,樓價持續疲弱,令不少有住屋需要的準買家即使具備條件,仍選擇按兵不動。但到了今年,隨着經濟環境逐步改善,市場信心回升,部分本地資金及內地買家已率先部署,但有些上車及換樓客,卻仍然猶豫不決,只停留在場外觀望。

  此類用家的資本可能未如投資者般充裕,而且置業對其而言不單是財務決定,更是人生其中一件大事,可能需要動用多年積蓄作首期,日後供樓亦是一項長期承擔。

  過去幾年的樓價跌勢,對他們心理當然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即使現時利率走勢向下、金融市場活躍、旅遊及零售回暖、剛性需求回升等利好因素已逐一浮現,但仍未足夠完全地打破他們的心理障礙。

  筆者從事地產業多年,對這類置業者的心態不感陌生。事實上,現時市場氛圍與20多年前頗為相似。1997年金融風暴後,樓價持續下行,直至2003年沙士疫情完結,樓市跌至谷底。當時不少有住屋需要的市民,雖然對市況存有戒心,但在租金跌幅未能追上樓價的情況下,加上美國911事件後多次減息,令他們逐漸意識到,長期租住不如趁低置業。即使樓價未必回升,但至少不再為租金支出而感到無力。結果不少人選擇入市,其後物業升值數倍,成為人生中重要的一次勝利。

  樓價已築底 蓄勢待發

  筆者記得,除了決心入市的上車客,當時亦有不少小業主選擇「蝕住賣樓」,他們並非急於離場,而是趁機將自住物業由兩房升級至3房或4房,透過「低賣低買」完成換樓,結果多年之後都毋須再為改善居住環境而煩惱,也為自己的資產增值鋪好了路。

  現時樓市經歷數年調整後,已見蓄勢待發之勢,雖然與2003年沙士後的情況不盡相同,但市場結構及資金流向已逐步穩定。無論是首次置業者或有意換樓的用家,均可借鏡當年置業者的心態,在合理水平下,正是部署的關鍵時刻,以免錯失良機。

  (作者為利嘉閣地產總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