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共創共享/優秀企業家化壓力為團隊動力\戈 峻

時間:2025-09-25 05:02:14來源:大公报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吃老本」已經不合時宜,白手興家不易,在變革的巨浪中二次創業更難。企業家若沒有第二次創業的勇氣,就難以真正被認同是企業家,而展現這份勇氣,正是他們成功的關鍵。答案就是「挺住」,企業家必須挺住每日如山的壓力,學習與壓力共處,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把壓力變成動力」。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壓力的思考,史丹福大學的健康心理學家凱莉.麥克尼格(Kelly McGonigal)早前舉行一場演講,她的觀點可以說是顛覆我對壓力的傳統認知。這位學者曾經花十年時間去告訴人們壓力有害健康,後來一項追蹤3萬名成年人、長達8年的研究讓她改變看法。

  凱莉最新研究發現,真正決定壓力是否有害的不是壓力本身,而是我們看待壓力的方式,那些承受巨大壓力,但不認為壓力有害的人,死亡風險反而是最低。研究得出的核心觀點是:當一個人選擇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壓力時,壓力甚至可能成為成長的催化劑。這個觀點確實令人眼前一亮,通常多數人都會把壓力視為敵人,想方設法逃避它、消除它,結果往往是身心俱疲。但凱莉的研究告訴大家,或許我們都用錯方法,心跳加速不一定是恐慌的信號,而是身體為我們注入能量;呼吸急促不是焦慮的徵狀,也可以是大腦要獲取更多氧氣,讓我們變得更加專注和敏銳。

  更有趣的是,科學研究還表明,壓力狀態下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催產素的激素,它會激發我們和他人連接以尋求支援的本能,這說明壓力從生理機制的設計上來說,並不是讓我們獨自去承受,而是一個信號提醒我們去靠近最信任的夥伴,分享困境,凝聚團隊。

  這一點實在令人感觸極深,民營企業家可以說是與壓力終身相伴的群體,每天要面對市場的風雲變幻,激烈的競爭,還有團隊管理等重重挑戰,焦慮和壓力是家常便飯,但一個習慣於把壓力藏在心裏的孤膽英雄,往往是最先被壓垮的,而一個懂得把壓力轉化為團隊連接動力的領導者,就能夠帶領組織穿越風暴,行穩致遠。

  前段時間民營企業界接連發生一些讓大家都扼腕嘆息的事情。其實不少企業家面對二次創業時,會發現今天的挑戰和過往不太一樣,會要求我們在具備勇氣的同時,還要摻着一份「壯士斷腕」的決絕。所以決定了二次創業就要做好準備,想清楚如果失敗了會怎麼樣,更重要是不要放棄!不要氣餒!不要沮喪!不要怨天尤人!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東山再起。所謂創業者的勇氣,就是面對失敗的壓力時那份態度。

  集結資源 激發集體智慧

  俗話說得好,「事業誠可貴,生命價更高;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是最寶貴的財富,民營企業家被稱作是「最堅強的物種」,最關鍵就是「堅強」二字。成功的企業家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一顆強大心臟,能夠挺得住所有壓力。

  日常中我們都無法選擇是否面臨壓力,但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如何和壓力共處,商海搏殺總會有高峰低谷。勝不妄喜,敗不惶餒。當感到壓力山大的時候,我們既要有強大精神,亦要有樂觀心態,可以試着告訴自己,有壓力就是證明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與其獨自硬扛,不如把壓力看作一個信號,身體的反應意味着正全力以赴地幫助我們,告訴我們需要去連接別人、激發集體智慧,這也是為什麼企業需要上平台,因為平台最大的價值,就是讓大家資訊共用,資源分享,抱團發展,共贏未來,是企業家之間的連結。  平台越大能帶給你的能量也就越大。創業者依託平台,可以獲得資源、資訊、人脈、應用場景,提升抗風險能力,降低創新和創業的成本,而傳統企業可以通過和創新企業合作,走上二次創業的增長曲線。所以,有壓力是很理所當然,學會集結身邊資源,駕馭壓力,而不是被壓力控制,這不也是一種頂級的領導魅力嗎?

  (作者為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