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示弱是企業在起伏的海浪中一種周旋的智慧,重點是示弱並非放棄,抱有闖的信念,就沒有翻不過的山。
前一段時間,先後有四位創業超過20年的企業家驟然離世,令人嘆息。這些悲劇讓人看到再強大的靈魂也有脆弱的時候,但我們也要相信,無論是人生的路途上、企業轉型發展階段中,總會有無數風浪打擊,但同時也會有無數溫暖的燈引導走出迷茫,因為世間沒有過不去的坎。
艱難時刻示弱 並非放棄
回看那四位已經離世的企業家,實在心情沉重。他們正當盛年,既是行業的翹楚,亦是數萬員工家庭的依靠,這些曾經穿越經濟周期,扛過無數風浪的鐵人,最後不是敗給市場,而是輸給了自己。這些悲劇讓我們意識到,哪怕是成功的企業家,同時也是父母的孩子,是愛人的伴侶,是孩子的依靠,夥伴的朋友,他們是身邊人的靠山,也是一個需要依靠身邊人的普通人。
筆者常常強調,面對困難,內心要強大,但也要意識到,在最艱難的時刻,示弱是對生命最大的負責,要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在疲憊脆弱時要會呼救。像我們搞業務一樣,不要放棄找人找方法救自己,因為助人者自助,自助者天助,活下去才有春天。
同時間,我們也要理性地明白到,任何產品從問世開始就是走向衰亡,沒有例外。當原有的一套開始不行,當轉型才是出路時,其實並不需要擔心會傷筋動骨,關鍵在於找準嫁接點,用好自己的根基。真正的轉型不只是逃離傳統的行業,放棄那條曾帶你成功的模式,而是用新技術去重構行業價值。如果你有實力有資源,一定要在硬核科技創新上敢於下注,在核心環節上面全力以赴,在那些決定性的技術壁壘上敢於下真功夫,才能真正掌握主動權。
其實,經營企業跟做人一樣,就像是一個高段位的圍棋手,走一步看三步,要調節心態、主動轉型,看準機會看準市場,有目標地主動出擊,這樣才能一直處於先手,游刃有餘。
在轉型的路上,最大敵人往往不是外部的挑戰,是企業內部的慣性,包括對既有利潤的依賴,以及對未來認知的恐懼。任何企業的生命周期都遵循一條崛起、鼎盛和衰落的拋物線,沒有例外,就好像人生總是高低起跌。但真正偉大的企業,在這一條拋物線即將下墜之前,就要去找到一條新的增長曲線,任何商業模式的護城河都有保質期,我們必須要在既得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企業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不被浪潮所吞沒。
集大眾力量共同闖關
更重要的是,再強的企業、再準備充分,也不可能完全避開低潮,陣痛期是難免,這時候也要學會「呼救」,找人找方法,因為有些問題不會是單獨就能解決,需要依靠不同夥伴,集合大眾力量共同闖關,示弱何嘗不是企業在起伏的海浪中一種周旋的智慧?重點是,示弱並非放棄,只要心中抱有要闖的信念,就沒有翻不過的山;心中有韌的堅持,就沒有跨不過的河;心中有巧的智慧,就沒有解不開的結;心中有幹的執著,就沒有幹不成的事。在這個風起雲湧,新舊經濟交替變革的新時代,希望每一位企業家,不論是在拋物線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能記住「世間無過不去的坎,活着才有春天」。
(作者為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