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鏈能講堂/美養老金獲准投資數字資產影響幾何﹖\付 饒

時間:2025-08-15 05:02:22來源:大公报

  上周四(8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允許401(k)退休賬戶投資私募股權、房地產及數字資產,此舉意味着美國官方在制度層面承認數字資產作為長期投資配置的組成部分,並將其納入主流金融體系。

  長期以來,401(k)計劃的投資選項被嚴格限制在股票、債券及部分共同基金之內,意在為普通職場投資者提供低風險、易理解、流動性強的產品。但今次行政令不僅放寬了可投資資產類別的範圍,更是直接為加密貨幣,打開了潛在的數萬億美元長期資金入口。

  這項行政令的意義可以從三個層面解讀。第一,它對美國退休投資監管體系進行了調整,將原本局限在傳統資產的401(k)投資範圍擴展到另類資產。第二,它要求勞工部、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財政部在180天內制定配套規則,為計劃發起人和平台提供安全港條款,降低訴訟與合規風險,這意味着過去阻礙另類資產進入退休賬戶的法律顧慮將被系統化解決。第三,它在政策信號層面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加密貨幣不再只是遊走於監管灰色地帶的高波動資產,而是有資格與房地產、私募股權等同列,被納入長期財富管理體系之中。

  市場對這一政策的潛在影響反應迅速。大型資產管理公司、401(k)計劃提供商和金融科技平台,預計將開始探索新型投資工具,例如以比特幣現貨ETF為核心的退休投資組合、結合區塊鏈基礎設施基金的多元化方案、或以穩定幣收益策略為補充的另類資產池。

  然而,制度化並不意味着價格單邊上漲。機構資金的進入雖然提升了市場深度與抗波動性,但也帶來了更嚴格的合規要求、更高的透明度標準,以及對資產波動的風險管理機制。一旦宏觀環境出現大幅波動,例如利率飆升或美元流動性收緊,機構資金也可能同步減倉,從而引發比特幣價格的系統性調整。因此,401(k)新政更像是一場長跑的起點,而不是短期投機的催化劑。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新政的出台時機。美經濟正處於通脹與增長的微妙平衡之中,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不斷引發成本上升與價格波動,市場對利率政策走向分歧加大。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推出開放另類資產投資的政策,不僅是對資本市場信心的提振,也是對年輕一代選民的政策呼應。比特幣在美國的民意基礎較為穩固,尤其在千禧一代與Z世代投資者中,該類人群正是未來幾十年退休金的主要繳費者和受益者。

  全球視角下,美國401(k)新政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同樣不容忽視。歐洲養老金體系雖然在另類資產配置方面相對開放,但對加密資產仍採取謹慎態度;亞洲大部分市場更傾向於監管從嚴,尤其是在資本外流和匯率穩定問題上。一旦美國的大規模退休金開始配置比特幣,全球市場對這一資產的風險認知將被迫調整,其他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也需要重新評估在本國退休投資體系中引入數字資產的可行性。

  投資者風險教育不足

  風險與機遇總是並存的。比特幣和私募股權、房地產一樣,都存在估值不透明、流動性有限、價格波動顯著等固有問題。在傳統的退休投資組合中,這些資產通常佔比較低,以防止單一資產類別的劇烈波動對整體收益造成衝擊。雖然勞工部的新政策降低了僱主與計劃發起人的合規擔憂,但實際操作中,平台和僱主仍需面對投資者教育不足、資產配置建議複雜化,以及在市場大幅回調時可能出現的投訴與訴訟風險。這些現實因素決定了,即便政策已經放開,401(k)投資比特幣的普及速度仍將是漸進的,而不是一蹴而就。

  對於比特幣市場而言,這項新政可能會引發一次資金結構的重塑。過去,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短期投機資金與宏觀流動性環境,而退休金的進入則會帶來一類「鎖倉型」資金,它們更關注長期收益目標,而非短期價格波動。這將改變比特幣的供需動態,提升市場的穩健性,也為價格在未來構築長期上行趨勢提供了基礎。然而,制度化的另一面是去神話化──比特幣將逐步脫離「去中心化反叛者」的形象,轉而成為金融體系中被納入監管、接受審計、符合披露要求的資產類別。這一轉變,將深刻影響加密社區的文化認同,也會影響未來創新的路徑。

  綜合來看,401(k)新政不僅是一紙行政令,它是美國金融體系在數字資產時代邁出的重要一步。它既可能成為推動比特幣邁向更高價格區間的長期動力,也可能在某些宏觀情境下成為放大市場調整幅度的誘因之一。對於投資者而言,理解制度化帶來的資金邏輯、監管邏輯與市場邏輯,比單純預測價格更為重要。比特幣正處於從「資產的叛逆者」向「制度內的合作者」過渡的關鍵節點,而401(k)新政,或許就是這一轉變的歷史分水嶺。

  (作者為香港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