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共創共享/AI時代 企業家更有用武之地\戈 峻

時間:2025-08-01 05:02:08來源:大公报

  圖:AI時代中,人類在醫學影像診斷等專業或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因AI可能比人類更精準地從事這些工作。

  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近日訪問北京。儘管這是他今年第三次訪問中國,但其對中國科技行業,尤其是芯片、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所展現的樂觀與推崇,仍備受外界關注。

  筆者作為英偉達的前全球副總裁,這位老戰友、老同事、老朋友在訪京之旅中發表的兩句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其一,他認為人工智能下一個浪潮──「物理AI」將在十年內出現,並徹底改變現有的工廠模式;其二,他在點評與華為的關係時提到「對手不是敵人」,充分體現了他的前瞻性和市場智慧。

  對於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未來」,黃仁勳早前出席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時便表示,人工智能在這一刻已經屬於「基礎設施」,就像電力和互聯網,剛出現時是獨特事物,現在則已是生活基本。現在我們常用的AI,已經能夠理解信息並生成信息,就是所謂的「推理AI」。「推理AI」之所以高效強大,因為它能夠像人類一樣,理解和解決它從未遇到過的問題,將問題一步步拆解,最終找出解決難題的辦法來,例如GPT、DeepSeek等大語言模型。這些AI模型在生成人類語言和抽象概念方面能力驚人,但它們對物理世界了解有限,並受其規則約束,因此現時我們泛用的「推理AI」是屬於虛擬世界的。

  不過,黃仁勳認為,人工智能的下個浪潮是「Physical AI」,即是「物理AI」。顧名思義,「物理AI」是一個能夠理解物理世界並且執行任務的AI,透過感知三維空間和物理行為、理解並在現實的物理世界中執行複雜的操作,從而與現實世界形成互動。按其意思,今年以來內地爆火的機器人,就是「物理AI」的體現。「物理AI」的強大,在於其可在模擬環境中給予自主機器如機器人傳授技能,而且借助這種強化學習,「物理AI」可利用自主機器通過數千甚至數百萬次的重複行為中試錯並加以糾正,安全快速地學習技能,以便在現實世界中執行操作,例如我們見到機器人翻筋斗,就是「物理AI」在強化學習中不斷的「跌倒」,最後掌握動作的平衡。

  正如「推理AI」可以理解問題,找到解決辦法,隨着時間推移,「物理AI」可以令自主機器發展出現實世界應用所需的各項技能,且能靈巧精細操作,並因應環境變化作出最合理判斷和調整,例如巧手地包裝禮物、選擇最高效的路線搬運貨物等等。而這樣一個將顛覆每個行業的人工智能新浪潮,黃仁勳預計十年內便會出現,屆時將徹底改變現有的工廠模式,自主機器與人類並肩工作,製造智能產品。

  更多智能產品湧現

  可以想像,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對每個行業、公司產品和服務所帶來的改變會更巨大,並引發新的工業革命和增長機遇。要把握好這一輪新機遇,人才與廣泛應用場景是關鍵因素。黃仁勳曾指出,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是中國人,可見中國是全球頂尖人工智能人才的最大來源國;很多製造業、服務業公司正快速把人工智能融入產品,多元化的應用場景,讓中國在全球AI競爭中更有優勢。

  但在看到光明的啟示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新挑戰。《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一場有關AI的演講中,觀點銳利、發人深省。他提出未來的人類可能會出現「無用階級」,意思是在AI時代當中,可能會有一部分人找不到發揮其傳統價值的位置,這不僅是失業問題,更是社會結構分配的重新洗牌,例如金融分析、醫學影像診斷等等專業或會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因AI可能比人類更精準地從事這些工作。

  我們是否要因此放棄AI?這似乎並不理智,正如筆者常說,每一輪革命時代,企業家都要有敢於改變的精神,是AI搶走你的「用武之地」嗎?其實不然,搶走你飯碗的其實是懂得使喚AI去用武的人,所以我們不僅僅要重視技術的開發及發掘更多新的應用,還要及早培養能適應新時代的人才,才能抓住AI機遇。(作者為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