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巧用「冷資源」 大草原崛起「中國雲谷」

時間:2025-08-01 05:02:39來源:大公报

  圖:「同心築夢 共謀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內蒙古行聯合採訪團,在和林格爾新區城市大腦及數字化展示中心參觀,詳細了解情況。

  7月31日,「同心築夢 共謀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內蒙古行聯合採訪團走進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新區「中國雲谷」,先後探訪了雲谷數字文化產業基地、城市大腦及數字化展示中心、內蒙古數據交易中心、內蒙古顯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採訪團成員親身感受到「中國雲谷」在數字時代的崛起之路。

  和林格爾新區依託年均氣溫7攝氏度自然冷卻優勢和穩定網絡,形成數據中心、綠色算力、人工智能發展格局,總算力規模約10.1萬P(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每秒),其中智算佔比超95%,構建起「進京入滬下灣區」的算網一體化格局,為數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算力底座」。\大公報記者 喬輝、王月

  和林格爾新區是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八大樞紐、十大數據中心集群之一,是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區,是「人工智能+」「數據要素×」的先試區,是享譽世界的「中國雲谷」。在算力規模方面,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文智表示,2024年內蒙古全區算力總規模達到9.4萬P,其中智算8.7萬P、居全國第一位。而據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二級巡視員李力介紹,今年內蒙古算力規模有望突破20萬P。如此龐大的算力資源,為數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算力底座」。

  算網一體 「進京入滬下灣區」

  同時,新區構建起「進京入滬下灣區」的算網一體化格局,與2個省會實現「微秒級」直連,讓算力資源能夠快速、精準地輸送到各個需求點,為數智領域企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吸引了眾多企業在此扎根發展。據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曹占偉介紹:2024年,新區完成營業收入400.6億元(人民幣,下同),固定資產投資185.5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4億元。

  和林格爾新區緊緊圍繞產城融合的發展定位,聚焦算力及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未來信息、食品加工四大板塊,全力構建算力數據產業鏈、臨空經濟產業鏈、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產業鏈、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四條產業鏈,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文化數字化 新產品新項目湧現

  此外,和林格爾新區依託數字經濟企業集聚及豐富的算力資源優勢,謀劃布局文化數字化產業。雲谷數字文化產業基地作為新區培育、集聚文化數字化產業企業、展示文化數字化產品的重要載體,由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與北京雲天暢想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由「一中心+一平台+N領域」構成。

  內蒙古雲天盛樂數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河介紹,「一中心」即雲谷數字文化體驗中心,布局集黨建數字展廳、XR大空間、雲電競於一體的數字展覽新空間。通過AI研學、數字文旅等多模態算力應用場景,展示文化數字化新產品、新項目、新業態。

  「一平台」指數字文化產業孵化平台,借助多雲算力調度平台的要素保障以及雲天暢想的技術支持,吸引了一批依託算力支持的數字影視製作、動漫遊戲開發等文化數字化企業集聚。這些企業相互交流、協同合作、資源共享,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數字化產業生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