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大學之道/大灣區深化合作的三大機遇\智本社社長 清和

時間:2021-09-15 04:28:30來源:大公报

  近日中國政府出台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粵港澳大灣區再度成為熱門話題。《方案》將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是之前的八倍。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扮演何種角色?存在哪些機遇?

  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但區內涵蓋多種不同的金融制度、稅收制度及貨幣。這是大灣區戰略的挑戰,同時也是機遇。關鍵看政策如何改革,如何調整與融合不同的金融與稅收制度。所以,大灣區被認為是中國新時期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香港與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定位為「核心引擎」,帶動整個彎區的發展。香港的優勢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未來,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可以在三大方面探索合作:金融合作、技術合作與人才合作。

  一、金融合作

  很多人關注,大灣區「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否給香港金融市場帶來機會。前海,作為對接國際金融標準等試驗田;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是迎接大灣區金融開放的關鍵門戶。香港在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國際資產管理和國際貿易融資三大業務,能夠與大灣區金融對接。《方案》強調「支持將國家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區落地實施,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

  目前,這兩項業務受到市場關注:一、開展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為港澳居民開立內地銀行結算賬戶;二、跨境證券投資等業務進一步擴大,推動實施「跨境理財通」和債券「南向通」項目,擴大港澳投資者投資兩個金融市場的外匯與證券規模。

  大灣區,可以借助香港這一國際金融規則的優勢,在大灣區落實金融業負面清單,逐漸對接國際金融標準。在國際貿易金融、支付清算、外匯交易等領域深化改革,實現金融國際化。

  二、技術合作

  對於大灣區而言,香港另外一大優勢是國際技術標準優勢。雖然香港並不是全球頂尖的技術中心,但其屬於國際技術標準體系。香港技術團隊的技術參數、數據分析容易獲得國際機構的認可。在人工智能、健康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聯網、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香港與深圳、廣州、東莞、佛山可以有效合作,共同成立研發機構,創新科技合作管理體制。香港可以提供國際技術標準和國際人才,內地城市可以提供數據測試、製造體系,推動科技成果向國際技術標準轉化。這有助於中國技術與國際接軌,提升技術創新水平。

  以生物醫療產業為例。深圳雲集了一大批生物醫療公司,以醫療器械為主,生物醫藥相對偏少,主要是因為深圳的電子製造優勢明顯,具備龐大的製造網絡,醫療器械尤其是電子類醫療器械的製造成本低廉、供應鏈效率高。但不管是醫療器械還是生物醫藥,不少歸國團隊都面臨政策靈活性、技術國際標準的難題。在此方面,香港可以利用其國際技術標準,在深圳做技術測試與數據分析、製造與量產;深圳方面可以吸收香港的新標準與新技術,在香港乃至國際市場申請許可證,解決政策靈活性難題,進而走向國際市場。

  三、人才合作

  在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深圳、廣州,需要大量的國際人才。香港,在吸收國際人才方面具備優勢。如何將這一優勢輻射到大灣區,是決策者需要考慮的。在大灣區,政府可以提高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吸引香港人才與國際人才。香港政府與深圳政府可共同投資建設大學、醫院,搭建共同研究與合作平台。

  以高校建設為例。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已落戶深圳,日前,深圳市與香港大學簽署備忘錄,決定在深合作共建香港大學(深圳)。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表示,一所頂尖大學應該在源頭創新和基礎研究上面領先其他地方,而源頭創新正是港大的優勢之一。他舉例說,港大擁有1000多個專利,世界上最硬的鋼是在港大發明的,港大正在做的噴鼻式新冠疫苗有所突破,納米、芯片研究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這些都可以為大灣區信息技術產業作貢獻。

  深圳為港澳青年在前海合作區學習、工作、居留、生活、創業、就業等提供便利,實施更開放的全球人才吸引和管理制度,為外籍人才申請簽證、居留證件、永久居留證件提供便利。

  對香港來說,大灣區戰略是一大機遇。機遇,源自大灣區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也來自香港的積極參與和有效融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