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數字貨幣與超級央行/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程 實

時間:2018-09-12 03:16:57來源:大公報

  「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近期,在非官方數字貨幣總市值跌破2000億美元之際,中國央行推出多項法定數字貨幣的技術專利,旨在解決貨幣政策傳導不暢的難題。這一信號標誌着,在金融科技的大潮衝擊之下,部分有遠見、有能力的央行正在主動化危為機,借助數字貨幣壯大自身能力,加速向「超級央行」進化。

  央行之所以能夠調節經濟運行,首先是因為其獨佔貨幣發行權,進而掌控了貨幣供給的規模和流向。探源歷史,作為全球最古老的兩家央行,瑞典中央銀行和英格蘭銀行從商行升級為央行的過程,也是其逐步獨佔貨幣發行權的過程。2008至2017的危機十年間,全球經歷了史無前例的三輪全域性貨幣寬鬆浪潮,造成各國幣值頻繁動盪,暴露出以央行為中心的信用貨幣體系的諸多短板。恰逢此時,基於日益成熟的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具備了去中心化、發行量天然受限、不與監管威權聯繫的優勢,吸引人們打造超主權貨幣,以避免貨幣超發、實現貨幣自由。

  2014至2018年,全球央行猝然迎來「數字貨幣1.0」的首輪衝擊。各種數字貨幣一度獲得市場熱捧,比特幣、萊特幣等主力幣種價格呈現反覆的大漲大跌,引致金融市場震盪和央行監管壓力。這一階段,「數字貨幣1.0」的成功之鑰在於,驗證了數字貨幣在支付、結算、投融資等金融核心領域的應用潛力,進而促使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家承認其作為資產或金融工具的地位。其失敗之踵在於,由於缺少內在價值、難以清償,因此無法履行貨幣的價值貯藏職能,進而異變為高風險的投機工具,阻斷了其普及為真正貨幣的可能性。

  展望未來,隨着新經濟和金融科技的發展,新一代的數字貨幣將可能與有價資產相掛鈎,實現對石油、貴金屬、房地產等實物資產的代幣化,從而找到內在價值錨。這樣的「數字貨幣2.0」一旦大規模興起,將真正推動貨幣權力從央行向微觀群眾的廣泛轉移。因此,風暴並未遠去,一個數字貨幣的幽靈,將始終在央行的領地上遊蕩。

  因幣施策 疏堵並舉

  在新時代中,由於央行對貨幣權力的獨佔地位受損,央行權力將從壟斷性轉向競爭性。這意味着,央行只有不斷創新,在與金融科技的競爭中重獲權力,才能保持政策獨立性和有效性。面對數字貨幣的挑戰,各國央行將長期保持「因幣施策、疏堵並舉」的態度:

  一是堵截「數字貨幣1.0」的無序擴張。由於無法成為真正貨幣,「數字貨幣1.0」將更容易成為洗錢、避稅和金融欺詐的工具。為防範這一風險,各國央行根據本國國情,限制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部分或全部應用,避免其擾亂央行的傳統貨幣權力。

  二是疏導「數字貨幣2.0」的有序創新。部分央行主動參與到紙質貨幣向數字貨幣的歷史轉變中,通過提供更先進的數字貨幣技術標準和平台體系,為央行貨幣權力找到新的時代基礎。例如,2017年,中國央行已成功測試數位票據交易平台並試運行數字貨幣,年度發明區塊鏈技術專利數量位列全球公共和私人機構之首。今年4月俄羅斯央行已通過監管沙箱,推出了ICO官方平台。在疏導數字貨幣的道路上,今年6月以來,中國央行再次推出八項關鍵技術專利,將在未來展現重大的政策意義。對內而言,數字貨幣技術有望加強中國央行對貨幣的掌控力,進而破解貨幣政策傳導不暢的桎梏。對外而言,圍繞數字錢包所構建的支付結算體系,將更加高效便捷,能夠繞過現有紙幣的網路效應,在新的維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表明央行搶佔數字貨幣的技術高點,不僅有利抵禦市場的衝擊,更能突破貨幣政策治理瓶頸,完成自身能力升級。

  正如尼采所說,當新舊價值體系更迭之時,人將進化為「超人」。在金融科技重塑貨幣權力之際,筆者認為,全球央行將出現新一輪分化。部分有遠見的央行將乘勢而上,在數字貨幣的新基石上,進化為更富能力的「超級央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