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貿發局聯同多家香港初創企,參加了在歐洲大型初創及科技活動Viva Technology。
隨着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健康管理模式從過往「生病才求醫」的被動反應,轉向「預防、即時、個人化」的主動介入,並滲透至每一次流汗、每一餐飲食,甚至每一根髮絲。本地初創企業已發現這一轉型風口,並在特區政府的協助下積極拓展海內外市場。
六月,貿發局聯同多家機構在歐洲大型初創及科技活動Viva Technology設立香港科技館。有參展的香港初創企業表示,香港優越的營商環境有助研發,但開拓海外市場才能獲得更豐富反饋與商機。貿發局歐洲、中亞及以色列首席代表盧逸峰表示,可為初創企業提供有效平台,展示創新技術,吸引資金及拓展歐洲市場,同時提升香港初創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大公報記者 蔣夢宇
專注於頭皮健康檢測的HairCoSys是受邀參展的代表,該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黃浩然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說:「我們一定要衝出香港!」他表示,把本地科技帶到世界各地,是作為創業者的責任,這有助公司獲取更豐富的用戶反饋及市場機遇。
「脫髮問題變得普遍和年輕化,每個毛囊單位約可長出3根頭髮,但很多人未能達標。」黃浩然與團隊研發出一套以AI驅動的頭皮分析系統,可自動生成個人化報告,並提供產品建議和護理方案。據悉,該系統已應用於髮廊、健康產品連鎖店及醫療診所,且約八成客戶來自海外,以歐洲表現最佳。他坦言:「香港是一個做生意的好地方,但出去才會找到更多用戶反饋,亦覓得更多生意。」
積累數據 建全球頭髮地圖
不過,開拓海外市場並非易事。黃浩然透露,由於歐洲區域遼闊,且進入門檻高,需依賴當地代理商建立渠道。透過Viva Technology,該公司已與巴黎一家企業洽談合作,並提供樣品對接。而中東方面,「該市場比較講人脈關係,要認識到對的人先做得了生意。」HairCoSys正計劃與沙特某家大型發展商合作,將檢測系統安裝於旗下酒店髮廊,以應付當地宗教文化下顧客不便摘下頭巾的需求。未來,公司希望能夠在東南亞推出無人概念店模式,將檢測裝置結合機械臂技術,為用戶生成報告並交付個人化洗護產品。
有趣的是,透過數據積累,黃浩然觀察到不同地區的頭皮狀況具有明顯差異,例如中東人的頭皮通常乾燥,且有大片頭皮屑,亞洲人則偏油性,未來或能構建全球性的「Hair Map」(頭髮地圖)。他表示,這些數據具備商品化潛力,可供產品開發商購買參考,而相關業務模式已獲市場看好。
透過貼片 收集汗水監測疾病
此外,汗水亦是健康科技的切入點。香港初創公司Point Fit Technology研發出非侵入式可穿戴裝置,透過貼片即時收集汗液生物標記,令用戶可於手機應用程式上,隨時監測肌肉疲勞情況和壓力水平。該產品亦可用於監測糖尿病、皮膚病、部分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
透過Viva Technology這一機會,Point Fit Technology與法國室內訓練平台Kinomap簽署了合作備忘錄(MoU) ,以透過後者的全球合作夥伴網絡拓展銷售渠道。該公司聯合創辦人兼首席運營官Kenny Oktavius認為,高消費力與活躍運動人口的地區如香港、新加坡,將是現階段的重點市場,歐洲則作為下一個開拓目標。在展會上,該公司亦與歐洲頂級足球會展開接觸,為進軍該市場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