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肝和蝸牛,大概就是多數人對法餐的第一印象了,其實在法國博大精深的飲食寶典中,美味的鵝肝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那般「土生土長」。這還要追溯回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時期,是他們發現了鵝肝的美味,同無花果搭配進貢給凱撒大帝享用,之後才流傳到法國。一八七○年一名斯特拉斯堡的廚師第一次嘗試西餐烹飪鵝肝,從此一炮走紅,直到現在很多人也認為斯特拉斯堡的鵝肝,才能稱得上最好最正宗。
英雄不論出處,時至今日,吃法餐不吃鵝肝就像到中國不爬長城一樣,雖然俗套,卻總是顛撲不破。就連法國人自己,都會在節慶日和重要日子裏,吃吃鵝肝來增強儀式感。
不過要明確的是,當前的餐廳裏很多寫着「foie gras」的料理絕大多數都是鴨肝而非鵝肝,進一步說,只有寫明了「Foie Gras d'Oie」才是如假包換的鵝肝。這一方面源於兩者的造價差異,另外也是業內心照不宣的糊塗帳,很多時候食客並不知情,雲裏霧裏便下肚了。比較起來,鴨肝為淡白色,入口味道重,能明顯嘗到一股鴨腥味;鵝肝則呈現淡淡的粉紅色,口感雖然也有稍許肥膩,卻平衡得恰到好處,入口即化。
新鮮的鵝肝既可作為開胃小食,也能做成尊貴的主菜上桌。烹飪方法多為香煎,但只是這一步,就大大考驗了廚師的功底和深度。鵝肝本身細軟、鮮嫩,要煎到恰到好處表面微焦,一刀切下去又格外順暢綿密,香脆中滲出一絲絲甘相最佳。為了去油解膩,酸甜醬汁算是經典,要麼用紅酒、米酒醋調製,要麼採用新鮮水果,如橙子、杏、桃、蜂蜜柚子等搭配,恰到好處烘托出鵝肝的成色和口感。而吃鵝肝,最美妙的瞬間就是入口的時刻了,幼滑的質地輕撫舌尖,說這種感覺勝似親吻,都毫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