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欹器誡/陸布衣

時間:2018-06-16 03:16:06來源:大公網

  宋代文瑩的筆記《玉壺清話》卷第一載:

  蘇易簡翰林,得到了一個欹器(不倒翁),於是就用水倒進倒出試着玩。一小太監來傳達命令,就悄悄地告訴了宋太宗。

  第二天早上,太宗問蘇:你昨晚玩的東西,是不是不倒翁啊?蘇急忙拿出不倒翁,太宗也親自試驗了一下,只有水量在適當的時候,不倒翁才會立在那兒一動不動。宋太宗很感嘆:這真是聖人告誡我們的道理啊,千真萬確!

  見此,蘇易簡立即拍馬屁:願陛下您治理國家也像執這樣的神器,行事有度,適中均衡。太宗笑笑,對蘇易簡說道:如果它肚子裏裝酒,欹器的品德,會不會因為酒而有沉湎之過啊?蘇易簡喜歡喝酒,常常喝過頭,太宗借此不倒翁來敲打敲打。蘇易簡聽到太宗這樣問,立即汗流浹背,慚愧得很。太宗心情大好,索性撰寫《欹器銘》及草書《誡酒詩》賜給他,這一下,蘇易簡真是賺大發了!

  宋太宗也是飽讀聖賢書,他的一翻實驗就有了感嘆,因為,《荀子》裏就記載了孔夫子見到不倒翁的感嘆。

  有一天,孔子到魯桓公的太廟裏參觀考察,見到欹器,他不認識,於是問守廟人:這個是什麼器具呢?守廟人答:這是一個如座右銘一般的器物,傾斜易覆,且充滿道理。孔子於是讓隨行學生進行灌水試驗。試驗結束,孔子感嘆:唉,哪有倒滿了水而不翻倒的啊!

  北朝時,西魏文帝也造了兩個欹器,將它們放在宮中的前殿,用它們來警示滿與盈。

  宋太宗的高明之處還在於,他早就知道這個道理,恰好蘇易簡玩了這個不倒翁,於是藉機教育,現場教育,效果大好。那《欹器銘》和《誡酒詩》,表面上是寫給蘇易簡的,其實,宋太宗是想教育大宋王朝的全體幹部群眾:做官做人,都要掌握適度,不倒翁才永遠不會倒!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