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鍾吃飯,從他自備餐具說起,竟說到用鋼鐵飲管代替膠飲管的問題。
「你喜歡自備餐具,自備飲管不是挺好的嗎?」我指着他的私家刀叉說。
「自備餐具也是跟世界妥協的做法。我覺得公共餐具不衛生,但吃東西的地方又不用即棄餐具,那沒法子,只好自己帶了。我從來贊成用即棄,衛生考慮;你說不環保,可以開發環保材質,循環再用,這才是方向。一天到晚都在回收,回收了膠樽廢紙,卻循環不了,有什麼用?」他沒說飲管,卻繼續發表偉論,箇中也真有道理,如果成就了環保卻犧牲了衛生,是否得不償失?
「你說自備飲管嘛,我試過,大有問題,主要是衛生。飲管固然需要清洗,但其內壁是十分難洗的,我最初沒有為意,以為用水大力沖一沖就可以了;幾個星期後心血來潮買一把刷,一刷之下,嚇了一跳,內藏黑色的污垢!後來用刷,但那個刷也是很難清洗的,幾天就變黑了,要買另一把,為了養一支飲管不斷買新刷子,這又很環保嗎?」
我不斷地點頭,他又繼續說:「後來我問過一些台灣朋友,他家裏開鐵工廠的,他說了一些平民很難想像的專業問題。首先,一般民眾無法判斷鋼鐵飲管所用的材質優劣,有些材質是工業用,可能不適合放進口中;另外,因為製作的關係,飲管的內壁是無法做拋光的,意思是內壁並不平滑,有肉眼看不見的溝痕,容易滋生細菌。他說到這裏,我就明白那天我在飲管刷出來的是什麼了。」
據我了解,台灣環保署已預告,明年七月一日起,食店不得提供堂食的膠飲管。香港一向在環保都走在前沿,不難想像會有跟風的一天。但小鍾卻意外地不擔心,他說:「如果沒有膠飲管,那就喝熱飲好了,熱飲才對身體好。況且,我用自己的杯,如果要喝凍飲,直接用口渴就可以了。」
環保是某些人的事業,而衛生是很個人的堅持。當環保與衛生有衝突,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把自己照顧好。跟小鍾道別後,我走進百貨公司,選購適合自己的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