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縫,這個指製衣工匠的名詞,卻是由裁與縫這兩個動詞組成,最近北京公演了新劇《裁.縫》,用這兩個動詞做劇名,講述了一位九十三歲女裁縫老顧在七十三歲時的生活選擇。
老顧是無錫人,曾是百貨店裁縫,她嫁給了從事體育工作的北京人老吳,她為自己和這個家庭裁縫所有的衣飾服裝,她渴望擁有自己的簡樸裁縫舖,她渴望丈夫的生活習慣能與自己和諧,諸多願望,在歲月中蹉跎。七十三歲那年,她做出了自主決定:與老吳離婚。這個「裁」卻是瞞着獨生子小吳進行的,小吳是體育局一名普通按摩師,他也面臨着屋簷下人到中年的困境。老吳在離異後不久即去世,在生活真相面前,母子「縫」補傷裂。
《裁.縫》說的是凡人的一點糟心事,但編導卻放置於時光長河中,使得原本的焦慮有了寬厚、溫暖且明亮的哲學底色。回首往事,老顧已九十三歲,她將買來的小龍蝦放進金魚缸,與它傾訴自己的過往,小龍蝦開口和她聊起了人生願望。她在全劇尾聲的獨白體現了編導價值觀的立場:「我的一生,是一個廉價的故事,任你掏出幾個錢,都可以把它買走。我叫老顧,今年九十三歲,在七十三歲的那年我決定離婚,我以為自己終於做了一回自主的選擇,哪怕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次,我以為生活可以重新開始,可是,一切都來得稍晚了一些。我還是沒有選擇地繼續生活着,所有的日子都是猝不及防,包括你走,也沒有跟我商量。」
這段台詞中的「你」有三層指向:一是老吳當年的辭世,二是與老顧對話的「小龍蝦」,三可以是台下即將散場的觀眾。人生崎嶇,從容面對,無怨不傷,《裁.縫》這齣凡人小戲道出了這樣的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