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鬧劇\米哈

時間:2018-06-08 03:16:05來源:大公網

  鬧劇電影(slapstick),有時會譯作打鬧喜劇,甚至直譯為「棍棒喜劇」。直譯固然生硬,但生硬得來,又有一點打鬧之感,畢竟這枝「棍棒」也是有根有據的。「棍棒」,源自於十六世紀意大利即興劇場的一個小道具,而所謂「棍棒」,是一個由兩塊木板組成的類似打拍子器的東西,用來製造聲效,引領觀眾發笑,當演員用此互相擊打,聲音更響,效果更大。

  打鬧、硬來,正是鬧劇的精髓。鬧劇演員利用身體語言,跌跌撞撞,時而像在劇場舞台上的打轉,時而如卡通動畫一般的滑倒,動作誇張,加上一幕又一幕的打鬧、追逐,硬生生地以滑稽來要觀眾發笑。

  說到鬧劇的套路,不免會想起鬧劇電影一代宗師差利.卓別靈。在他的《城市之光》(1931)中,便有這樣經典的一幕:飾演流浪漢的卓別靈,愛上了瞎眼賣花女,兩人生活窮困,卓別靈在一次遲到後遭僱主辭退,遇上拳館的人找他打拳。為了賺錢,矮小瘦弱的卓別靈只好硬着頭皮到擂台上,跟一個高頭大馬、能夠一拳打暈對手的硬漢子對打。

  卓別靈跟高個子在擂台上追追逐逐,滑稽的動作,加上趣怪的表情,所有的設計就是為博觀眾一笑。在一輪動作場面以後,卓別靈完敗,被擊倒在地,給抬入休息室,沒人問候,最後還給從高處掉下的拳套打中,再一次暈倒,落幕。全場大笑。

  但,為什麼會笑呢?一個社會的弱勢人士,走投無路,挑戰自己對抗比他強大的對手。在神話中,這是大衛大戰歌利亞的故事,但在城市裏,卻成了卓別靈的一幕鬧劇。鬧劇的諷刺,就是一種雙重否定的形式,笑不應該笑的,才是最可笑的,最可悲的笑。

  卓別靈的電影是誇張的鬧劇,也是寫實的批判,批判社會,也批判觀眾。鬧劇,本不好笑,只是在這個城市,不知哪裏有光,只知道以大欺小成了事實,以小鬥大成了鬧劇。鬧劇荒謬之極致、之可笑,莫過於此。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