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需要「重新平衡」的是美國心態
【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報道:公眾號「玉淵譚天」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近一段時間,美方通過多種渠道主動與中方接觸,希望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其經貿團隊也頻頻放風,稱美國正在與中國進行經貿談判。報道援引國際經貿談判專家的分析,美國越是頻繁釋放消息,就越顯現出其急於推動談判的心理。
關於談,商務部發言人此前有過回應:如果美方真想解決問題,就應該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理性聲音,徹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通過平等對話找到解決分歧的辦法。
「玉淵譚天」認為,從談判的角度來講,目前,美國一定是更着急的那一方。當前,特朗普政府面臨多重壓力,首先就是經濟壓力。美國商務部4月3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按年率計算萎縮0.3%。過去兩年,美國GDP增速基本略高於2%,但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已經開始衝擊美國經濟。其次是輿論壓力。特朗普上台以來,有關關稅話題的境外社交媒體討論超過了2000萬條。2月1日美國加徵關稅時,美國老百姓懷疑和焦慮的態度約佔65%。而到了四月初,對關稅反對的聲音比例直接升到了80%左右。
中國代表譴責美破壞世貿規則
「玉淵譚天」認為,在美國沒有實質性舉動前,中方沒必要和美方談。但是美國如果希望同中國接觸,現階段對中國來說也沒有壞處,中方需要觀察甚至逼出美方的真實意圖,掌握談和打的主動權。
在4月29日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委員會會議上,中國代表全面駁斥美國等個別成員就「產能過剩」對中國提出的不實指責,譴責美國「對等關稅」和歧視性補貼政策嚴重破壞世貿組織規則,呼籲成員團結合作,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捍衛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
近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期間再度對中國經濟發難,抨擊中國現行經濟模式過度依賴出口,「損害了世界」,需要「重新平衡」。對此,5月1日發表的新華時評《需要「重新平衡」的是美國心態》指出,這番說辭看似冠冕堂皇,實則無比荒謬。
文章說,貝森特聲稱中國出口太多、消費不足,這與事實嚴重不符。如今,消費已經成長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引擎。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4.5%,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2個百分點。根本就不是貝森特口中的「中國經濟正越來越遠離消費驅動」。
文章指出,貝森特將美國製造業空心化歸咎於他國出口,違背經濟常識。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是長期金融資本化、產業外包的必然結果。中美貨物貿易差額既是美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必然結果,也是由兩國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格局決定的。中國始終是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國際合作的「穩定器」。貝森特炮製「中國經濟失衡論」,本質是讓中國為美國經濟結構性矛盾背鍋。真正需要「重新平衡」的不是中國經濟,而是美國的心態。
文章最後指出,與其糾結於所謂「貿易失衡」,不如正視自身問題;與其揮舞關稅大棒,不如以開放合作應對全球挑戰。唯有摒棄「美國優先」的傲慢,才能在相互尊重中實現共同發展。這不僅是中美兩國的利益所在,更是全球經濟穩定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