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甚少寫足球,籃球,或其他運動,原因不是因為我不愛運動,相反,運動是我唯一與工作完全無關的嗜好。因此,運動成了一個很純粹的領域,身在其中,我得到純粹的快樂。
我不是說我的工作沒有快樂,只是工作難免有困難,而困難會干擾應有的快樂,我有時會想:如此出色的職業足球員,他們最愛的想必就是足球,但如果足球讓他們失落,他們還怎樣在最愛之外尋求快樂呢?
言歸正傳,我想談的是看球賽,廣東話叫「睇波」。睇波一詞,好微妙。首先,它近乎內含「非在場」的意思。當我們說「今晚睇波」,對方必然問「哪裏睇?家中、酒吧,還是茶餐廳?」沒有人會想到你會到球場睇波,而當你真的到球場睇波,你會煞有介事說「我去現場睇波」。
第二,睇波,不只是看球賽,它是更多。睇波是聚會,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歐洲國家杯等盛事就不用多說了,哪怕是每個周末都有的聯賽賽事,也是親人、朋友聚首的契機。當然,不少社會學家都指出運動的意識形態問題,如英國足球如何麻醉人們的勞動者意識,但姑且只談表象,睇波的確是一個很有趣的氛圍。
睇波,一方面像看電影,可以既一起又各自進行的一件事。人之間不必有互動,但又一起經歷了一件事,而睇波跟看電影不同的是,當你真的想與人互動時,你們聊天、碰杯、吵架,都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享受球賽。
最後,睇波是小時候不睡覺,以至夜歸的主要理由。我正式喜歡睇波,也就是小時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從那時開始,我成為了一個球隊的球迷,而他的領隊,在二十二年後的這一個球季正式離開球隊。
他的名字是雲加。對於球迷,大家都會知道他是誰,對於非球迷,他是誰並不特別重要。我想寫的是,雲加的離開令我感觸,不全因為我是粉絲,也在於在當下急功近利,重結果,輕風格、輕原則的時代,一個人可以在同一個崗位上努力二十多年,是多麼的不容易。令人懷念的,或許是那一份舊時代的純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