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眾嘉賓啟動「粵劇傳承研究中心」開幕禮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粵劇自二○○九年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區政府也落力推廣粵劇傳承,而今又有教育界參與。香港教育大學成立「粵劇傳承研究中心」,近日在荃灣D.PARK愉景新城開幕,亦配合啟動禮舉行「戲曲動感體驗展」,展示中心以科技手法研究粵劇的新成果,包括「粵劇身段評估研究系統」和「虛擬實境粵劇體驗」。
從新角度推廣粵劇文化
「粵劇傳承研究中心」由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主任梁寶華擔任總監,通過系統學術研究、數碼科技及粵劇藝術家和學校組成的網絡,從新角度推廣粵劇文化及知識傳承。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中聯辦宣文部處長彭婕、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研究與發展)呂大樂等嘉賓出席啟動儀式。李美嫦在啟動禮上致辭時表示:「粵劇乃粵港澳三地的共同瑰寶,須珍而視之。恰逢明年是粵劇成功申遺十周年,而今香港教育大學成立粵劇傳承研究中心,是作為教育界加入傳承行列,為學術界支持粵劇薪火相傳的表現。從而令政府、民間、教育界共同推動粵劇發展。」
梁寶華道:「粵劇伴隨時代變遷而發生變化,從消閒娛樂變為一門藝術,演出場地從傳統戲棚變為現代劇院,從傳統的師徒制發展成如今的學院制度。然而,卻忽略對粵劇觀眾的培養和拓展。故粵劇傳承研究中心並非解決『粵劇是什麼』,而是系統推廣和傳承粵劇教育的發展,譬如如何持續提升專業粵劇演員的個人和風格發展?如何激發年輕人對粵劇的興趣?如何提升觀眾質素及對粵劇的欣賞認識?」
因此,粵劇傳承研究中心推出「粵劇身段評估研究系統」和「虛擬實境粵劇體驗」,並為讓大眾率先嘗試這兩種粵劇傳承新科技而在愉景新城舉行「戲曲動感體驗展」,展期至本月二十七日。
戴VR眼鏡過主角戲癮
「粵劇身段評估研究系統」以Kinect 3D肢體感應技術為基礎,收錄粵劇藝術家阮兆輝示範的基本粵劇身段動作。初學者可跟隨電腦屏幕上的專家錄像,練習弓箭步、七星步、拉馬、上馬等六個分為初、中、高級的身段動作。系統會擷取並同步展示粵劇初學者的動作,並於練習結束後提供意見及重播。「現在的粵劇學習已非之前的師徒制,會有不規範的動作及習慣,中心就借助科技解決這一難題。」梁寶華說。
「虛擬實境粵劇體驗」以360鏡頭拍攝粵劇《西樓錯夢》,參與人戴上VR眼鏡後,即可「化身」成粵劇《西樓錯夢》的主角,以第一身視點體驗粵劇演出,宛如置身舞台當中。梁寶華介紹:「現在的學生都對科技有濃厚興趣,融合科技手法的粵劇,不僅可以激發他們對粵劇的關注,更能因此入場觀看,從而培養良好的觀看經驗,達到傳承目的。」
「戲曲動感體驗展」由即日起至本月二十七日,在荃灣D.PARK愉景新城中庭舉行,星期一至五的開放時間為中午十二點至晚上七點,星期六、日的開放時間為上午十一點至晚上八點。
圖:大公報記者劉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