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的關稅戰中,中方採取反制措施,宣布對稀土等7種「稀有金屬」進行出口管制,成為與美方談判的重要籌碼。當時已有人指出,台灣地區的軍工業也相當依賴對大陸稀土的進口,如果大陸也對台灣方面實施相關出口管制,必將斬斷島內軍工業的供應鏈,重創民進黨賴清德當局「以武謀獨」的險惡圖謀。果然,商務部日前宣布把蓄意配合「台獨」分裂勢力「以武謀獨」的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緯航太科技公司、中山科學研究院、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攻衛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台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對其出口兩用物項(軍事、民用)。
大陸方面以往曾對「台獨」頑固分子及其金主、從事「台獨」活動的台灣智庫和團體進行懲戒,這次則是首次制裁台灣軍工企業,禁止這些企業向大陸進口研製武器及各類軍用裝備所必需的原料、零配件及技術,可謂是掐住了島內軍工研製系統的咽喉,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台灣方面則聲稱「影響不大」,根本就是自欺欺人。今年2月,中山科學研究院生產的「寬頻通信機保密器」主要用於台軍「炮兵指揮部」、九鵬導彈試驗基地等重要部門,結果被發現該設備大量採用大陸製品。今年5月台軍「銳鳶2」無人機也被查出使用大陸生產的通訊模組與存儲卡裝置。去年3月,台媒披露中山科學研究院生產的「天劍」「天弓」「雄風」系列導彈,所採用的火箭發動機固體燃料其實是從大陸採購的。而承擔台軍防護裝備生產的攻衛股份有限公司據說更是長期從大陸採購大量防彈纖維等相關材料。由此可見,台灣軍工產業在研製和生產過程中都有不少「大陸元素」,如今受到大陸出口管制,其正在進行的多個武器研製項目將會癱瘓和難產。民進黨當局吹噓的所謂「防衛自主」、「武器自造」,不過是糊弄台灣民眾的政治口號。
大陸方面對被稱為「台灣核心軍工單位」的8家企業實施出口管制,是從源頭上打擊民進黨當局「以武謀獨」的軍工供應鏈。而對台灣軍工產業最致命的還是今後恐怕將難以繼續進口大陸稀土等難以替代的重要原料。稀土是17種稀土元素的統稱,可用於製造電動車馬達、風力發電機、軍用雷達和先進半導體等,被譽為「工業維他命」。除了稀土,鎵、鍺、鋰、鈷和石墨等也是廣泛運用在電動車電池、半導體、航太和綠能科技,在地緣政治和產業鏈競爭下是重要的戰略礦物資源。目前中國大陸稀土儲存量佔全球34%,而鎵、鍺兩種關鍵礦物的存量也有40%,但令中方在戰略礦物上佔據絕對優勢的不僅是其存量,更是其先進的加工技術。中方對戰略礦物的加工量佔全球九成。據說連美國最大的稀土廠MP Materials直到現在也不得不把精礦送到中國加工。而台灣方面對大陸稀土也相當依賴,去年進口大陸稀土超過6000噸,佔島內稀土進口總量96%。如果沒有大陸的稀土,台灣軍工企業必受重創。例如,大陸出口管制清單中的鎵,是先進雷達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台軍導彈使用的雷達導引頭也同樣離不開它;又如,台軍正在測試中的「海鯤號」潛艇雖然採用歐美設備,但其中包含的重要礦產依然是來自大陸。
除了軍工產業,台灣地區多個領域也仰賴進口,包括糧食、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以及石油、天然氣、煤能源等。尤其台灣約97%能源依賴進口,其中最重要的是天然氣和煤炭,佔台灣發電量八成以上。近年,解放軍每次在台海演練,天然氣運輸船便無法進入台島。有大數據模型測算,解放軍如果「圍島」,台灣能源安全存量僅有6.96天。換言之,台島將在一周後便進入「斷氣斷電」狀態,已然「不攻自破」。
從這次大陸方面對台灣軍工企業實施出口管制的制裁措施來看,大陸打擊「台獨」的手段全面、多樣、精準。賴當局「賭」大陸方面不會發起台海戰事,於是極盡挑釁之事,在「台獨」死路上狂奔,但大陸遏制「台獨」的工具箱裏並非只有打仗這一種手段。目前大陸只是針對台灣的主要軍工企業進行出口管制,今後是否會擴大管制範圍,則視賴當局的「表現」。正如大陸方面日前所說,若賴清德之流鬧得越歡,就滅亡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