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王慶鏘︰香港青年影人「擺渡人」

時間:2025-11-13 05:02:01來源:大公报

  圖:王慶鏘(右)鼓勵年輕電影人保持創作韌性。\大公報記者蔣煌基攝

  【大公報訊】記者蔣煌基報道:在香港電影與國際舞台的交匯處,王慶鏘(Jacob Wong)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作為香港國際電影節電影業辦公室總監、柏林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選片人,以及多個國際電影節的評委,王慶鏘在電影產業生態的構建與青年影人的培育中,扮演着「擺渡人」的角色。

  12日,在福建廈門參加2025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之金雞國際圓桌對話活動時,王慶鏘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呼籲香港電影人要更多地團結,並更好地在國際市場亮相。

  在「為何是他們?解碼華語作品叩開國際影壇大門的策略」為主題的對話中,王慶鏘透露,柏林電影節每年接收約3000部影片,競爭激烈。他強調:「講好一個故事非常重要。好的電影沒有固定公式,但我們看到它時就知道它是好電影。」

  「電影文化需要電影工業支撐」

  「去參加國際電影節本質就是一場比賽。你能掌控的是把自己的作品打磨到極致,掌控不了的是別人的作品有多出色。」對於華語電影如何更好地亮相國際市場,王慶鏘的回答務實而冷靜。作為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華語選片人,王慶鏘直言香港電影近些年的國際傳播路徑「沒有什麼策略性調整,大家送電影節基本都是單打獨鬥。」但他也表示,青年導演若想走向國際,首先要「拍出幾部有成績的作品,讓大家認識你」。

  在談到香港電影的未來時,王慶鏘認為「目前特區政府只對青年導演的首部劇情片提供扶持,但問題是,這些導演完成處女作後,大多沒法再推出第二部作品。」他直言,核心原因在於「沒有電影工業支撐,也沒有持續的資金扶持」。

  「電影文化是需要電影工業來支撐的,沒有電影工業,電影文化就成了無源之水。」他呼籲香港電影人團結起來,向相關方面爭取更多投入。

  王慶鏘主導的「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已舉辦23屆,累計支持超過300個亞洲電影項目,包括是枝裕和、關錦鵬、阿彼察邦等名導的作品。

  2025年,HAF更從45個國家與地區的276個申請中選出25個發展中項目,預算覆蓋20萬至500萬美元,並增設動畫單元,推動亞洲動畫國際合作。

  此外,他發起「HKIFF Industry-CAA中國類型電影計劃」,聯合荷里活經紀公司CAA中國支持華語類型片發展,並持續通過HAF電影培訓計劃、短片基金等,為新人導演提供從劇本到發行的全流程支持。

  「是想做面向電影市場的作品,還是面向電影節的作品?」在題材選擇上,王慶鏘建議年輕影人明確自身定位。他解釋稱,電影節的核心是推廣電影文化,與電影工業有所區別,「兩者偶爾會有契合,但通常要麼走市場,要麼走電影節」。

  在談到如何幫助年輕電影人進入行業時,王慶鏘直言:「我們沒法直接幫他們進入行業,但我們可以搭建平台。」他提到,香港每年8月舉辦的「新導演培訓班」與3月的HAF,該體系已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孵化器之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