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展廳現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珍藏的碑帖珍本獲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為香港首個獲此殊榮的學術機構。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即日起至12月28日展出「北山瑰寶: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碑帖珍本」展覽,展出20件由北山堂惠贈的國寶級宋拓碑帖,以及超過12件元代至清代的書畫作品,彰顯古代不同時期文人對書法之美的藝術追求。免費向公眾開放。/大公報記者 劉 毅
是次展覽是系統化方式呈現古代中國書法的傳承與發展,不少珍本最初由清代廣東名士收藏,後由利山堂贈送給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今時今日,得以在文物館展出,令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的觀眾都能欣賞到碑帖之美。
沉浸式感受「天下第一行書」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在近日舉行的展覽開幕儀式上致辭表示,目前有關拓本的英文學術著作並不多見,今次的展覽同時發布英文展覽圖錄,有助展品走出亞洲,走向世界,向西方學者展示宋拓魅力。
北山堂基金主席利乾形容,父親利榮森收藏中國文物大半個世紀,尤愛收藏碑帖珍品,而這些是其他收藏者不太關注的,其中蘊含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整個展覽分為三個主題——「漢唐碑刻:由古代書體至經典書法風格」「游相蘭亭:一段永恆的古今對話」「宋代刻帖:王羲之、王獻之經典書風的形塑」,分別呈現漢唐時代書法藝術的書體發展、歷代文人書寫《蘭亭序》的書法作品,以及在宋代刻帖之中,王羲之和王獻之書法對後世文人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研究員兼展覽策展人何碧琪介紹展覽時表示,相比較同類展覽更多地呈現不同版本的碑帖作品,今次的展覽比較側重展現通過碑帖書法所包含的情感與思想。
焦點展品包括珍貴拓本如《西嶽華山廟碑》(順德本)、《夏承碑》(李氏臨川十寶之一)、南宋丞相游似舊藏《蘭亭序》「御府領字從山本」與「中山王氏家藏本」,以及鄧文原等《武林勝集》、祝允明《小楷初唐詩》、王寵《行書千字文》和董其昌《行草臨王羲之帖》等。
展廳現場亦播放由香港中文大學視聽製作部創作的多媒體影像作品《蘭亭:隔世輕語》,以沉浸式影像,改編的古典樂曲與英文翻譯,引領觀眾沉浸式感受「天下第一行書」的筆墨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