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第二屆「荷李活道古董.藝術展」近日開幕。
【大公報訊】記者顏琨報道:第二屆「荷李活道古董.藝術展」正在兩依藏博物館內舉辦,通過一系列藝術品,展示荷李活道的悠久歷史。永樂、寶源堂、恆藝館、羅漢堂、潤澤堂、翰明藝廊、小倉山房等11間古董店或畫廊參展,呈現中國古典傢具、陶瓷、紡織品、陶藝、珠寶、雕塑和當代藝術。
荷李活道是香港的第一條街道,見證着上環成為華人生活與經商的繁華社區。文武廟坐落於這一區的心臟位置。隨着時間的演變,荷李活道與摩羅街一帶逐漸成為古董及文玩的買賣中心。位於這條街上的兩依藏博物館是一個以收藏明清傢具而出名的私人博物館。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兩依藏博物館的主人開始收藏中國古傢具,不少藏品就是在荷李活道購入,如今此類藏品的數量已達到幾百件。
今次,「荷李活道古董.藝術展」匯集的古傢具藏品非常吸睛,黃花梨做的圈椅、燈掛椅、藥櫃、十分精緻,更有不少傢具與博物館中的藏品屬同一時期的作品,吸引不少觀眾一探究竟。
「畫廊漫步」探索街區
上世紀80年代創辦成立的瀚明藝廊,前身為翰明傢具,如今已傳承至第三代。今次展覽,翰明藝廊展示了多件以黃花梨為材質的古傢具。明清時代的黃花梨花鳥紋寶座式鏡台、黃花梨霸王棖長方櫈在燈光下散發着厚實木料的油潤光澤。明末清初的黃花梨百寶嵌嬰戲圖五屜官皮箱來自新加坡的私人收藏,畫作中的小人表情生動,展現了當時精巧的技藝。此外,牆壁上掛着田鶴仙畫梅花詩文瓷板是民國時代的老物件。
與翰明藝廊同一時期開始經營的恆藝館亦帶來不少黃花梨材質的明式傢具。在清中期的黃花梨鑲嵌百寶百子圖官皮箱上,祥雲、山石和人物雕刻得非常傳神。另一清早期的黃花梨雙門炕櫃稍微大一些,設計更為簡潔,但木料很有質感。
荷李活道全長一公里,貫穿中上環街區,沿路可以欣賞不少頗具藝術氛圍的街頭壁畫。沿路商舖林立,不僅匯聚了藝廊、咖啡廳、麵包店、酒吧。路過文武廟後,街道兩側的古董文玩店舖多了起來。石獅子、青銅像、瓷器透過玻璃櫥窗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店舖中更擺放着不少中國古傢具。
為了讓更多年輕的藏家了解荷李活道和中上環街區的藝術魅力,除了舉辦古董展覽,今次還策劃了「畫廊漫步」活動,邀請專家帶領觀眾參觀荷李活道上的6家畫廊,以及邀請年輕參觀者通過互動探險活動,探索街區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此外,參觀者還可以在「親手體驗」的工作坊中,在專家指導下直接接觸文物,了解處理古董藝術品的重要步驟,近距離觀察藝術作品的細節。\圖片:大公報記者顏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