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專訪/盧煜明:提升中大水平 打造香港留學品牌

時間:2025-04-29 05:01:43來源:大公报

  圖:盧煜明校長致力提升中大在國際的水平地位。

  在香港中文大學服務27年、被稱為「無創產前檢測之父」的盧煜明教授,今年1月8日成為中文大學第九任校長。他近日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會致力提升中大在國際的水平地位,目標任內第三至五年創辦研究生書院。此舉旨在吸納更多優秀學子、招聘更多頂尖的教研學者,助力香港成為國際人才樞紐和國際教育樞紐,打造香港留學品牌。

  在科研創新上,對較強和有優勢的項目,包括數學、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機械人工程等,推進拓展創領域跨學科的產學研及落地轉化。\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文、視頻)、林良堅(圖) 融媒組(視頻)

  盧煜明表示,中大是一所國際化的綜合研究型大學,目前正在籌備2026年至2030年的五年規劃,「上任的三個多月裏,我同好多學生與校友見面,爭取時間同大家認識,聽取大家對中大的看法和建議。」

  新的規劃涵蓋不同範疇,當中教學尤其重要。目前,中大的書院制主要針對本科學生,正考慮創辦新的研究生書院(Graduate College),已安排專責的同事研究相關的工作。「英國的劍橋和牛津大學也有書院制,且有些特別的書院是專門為研究生設立的。」

  在資源上,他估計新建一棟能容納約300名學生的書院校舍,要好幾億元,希望有善長在資金上支持學校,目標未來三到五年內,先創建第一間,以後陸續再籌建更多,「以中大的規模,超過一間研究生書院是很正常的」。

  盧煜明表示,隨着越來越多非本地生來攻讀研究生課程,對宿舍等資源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良好的居住、學習和社區環境,有助增強學生們對書院的認同和歸屬感。在選址上學校持開放態度,除了考慮在校內創建,如校外有就近、已建成的合適場所,且租金便宜、交通便利,也會納入校方詳細的考慮範圍。

  擴闊生源 建設人才樞紐

  盧校長指出,中大是一所國際化的綜合研究型大學,中大有30萬校友,他們在文化藝術、體育、商業、學術等各領域表現非常卓越。如何更好地促進他們參與、建設好中大非常重要。

  在建設人才樞紐上,中大不斷擴闊生源,吸納優秀學子,招攬頂尖教研人才。例如,醫學院的「GPS」(環球領袖)課程,招收的學生成績都非常優異。中大不斷開設新的重要課程,數學是科學的靈魂,很多領域都需要數學的運算。近期就與丘成桐教授合作,成立了「致真交叉數學研究院」,廣招優秀及極具天才的數學專業學生,提供特別的訓練,在全世界招聘知名的教授來任教,讓學生可在八年內獲得博士學位。

  此外,中大加入了許多的國際大學聯盟,由中大主辦的「國際大學聯盟」年會,下月將在本港舉行,明年則主辦大型的國際教育會議。

  產學研的結合和轉化,對香港的經濟轉型至關重要,中大一直努力前行,取得了不少成果。中大的工程實力很強,特別在機器人及先進製造等領域,盧煜明指出自己從事生物科技領域的工作,正思考如何在生物科技與中大優秀的醫學院合作,研製無創的(非侵入性)的儀器,用來感測身體的不同功能。

  人工智能是重要的領域。目前中大已有四間與人工智能有關的研究院,人員總數達2百人。已有54間人工智能相關的衍生企業,同時開設了11項相關的課程。今年2月中,中大(深圳)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有助該領域在大灣區的領先地位。此外,校方很早就推出在教學中合理運用人工智能的相關指引,明確了在教學和評估方面,哪些情況可使用人工智能,哪些情況不可使用。

  用技術造福社會助港轉型

  在特區政府推出的「產學研1+計劃」裏,中大首次參加就成功贏得了七個項目,是全香港獲得項目最多的大學,涵蓋了工程領域,甚至生命醫學等各個方面。

  在全港近30個「innoHK」平台的實驗室,中大佔有6個。每個實驗室的支持資金高達數億元,盧煜明表示「我參與了其中的創新診斷科技中心的項目,利用DNA診斷的技術」。

  全世界頭2%的科學家中,有約400位是來自中大。自2014年以來,中大累計申請了超過1350項的具頂層應用的專利家族,累計申請的專利超過5千個。中大在「innoHK」的6個實驗室,最近已申請了逾一百個的發明專利。在專利收入上,中大連續幾年都是全港院校之冠,「希望利用我們的技術,造福社會,幫助香港轉型,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盧煜明強調。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