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綜述/長和所謂「分拆交易」 港口仍受美國控制 玩弄欺騙伎倆,最終逃不過恢恢法網

時間:2025-04-29 05:01:27來源:大公报

  圖:長和出售港口的交易繼續在社會上引起熱議,大眾希望長和以國家利益為重,停止交易。

  有外媒報道稱,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將出售海外港口分拆為兩個交易繼續進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表示,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外交部昨日重申,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希望有關各方審慎行事,與中方有關部門充分溝通。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指出,拆分出售港口實際意義不大,問題的核心在於港口是否會受到美國政府的壓力和控制,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一部分戰略工具。法律界人士表示,國家有完善的法律機制應對損害國家利益的「交易」,無論如何精巧算計,最終都逃不過法網恢恢。香港各界繼續呼籲,有關企業應停止玩弄欺騙伎倆,堅定與國家站在一起。\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稱,長和出售海外港口將分拆為兩個交易繼續進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回應強調,高度關注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發言人警告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外交部發言人昨日強調:「希望有關各方審慎行事,與中方有關部門充分溝通。」

  徹查合法合理

  確保不損國家利益

  「拆分出售港口實際意義不大,問題的核心在於港口是否會受到美國政府的壓力和控制,而非交易形式的細節。」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指出,巴拿馬作為美國在中美洲的重要影響區域,面臨的壓力尤為顯著。「在當前國際局勢日益複雜的背景下,中國政府的每一項決策都以國家利益和安全為出發點,這是維護國家主權與發展的重要保障。」

  劉兆佳強調,美國政府一直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若交易完成,相關港口可能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對中國船隻或企業採取歧視性措施,從而成為美國壓制中國的一部分戰略工具。因此,對此交易的徹查是必要且合理的。「中國政府有責任確保相關交易不會損害國家的經濟利益與安全利益,這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考量,更涉及國家安全的根本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強調,長和客觀上有可能配合美國的霸凌和壟斷,尤其需要警惕試圖規避國家監管的行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審查會判定交易是否合規合法,有否違反公平,有否壟斷,實有必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執業大律師吳英鵬指出,對於損害國家利益的所謂「交易」,國家和特區都有法律機制應對。在中國法律體系中,「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並非僅僅是一種樸素的法治理想,也有一套有效的制度保障。特別是我國執法部門在履行執法職責過程中,不僅致力於實現法律的形式正義,更追求實質正義,堅持「執法目的同執法形式有機統一」。

  令人費解的是,事件至今除了不時傳出所謂「拆分交易」的小伎倆之外,媒體上還不斷出現一些所謂「在商言商」、「交易對中方有利」、「在私營部門引發寒蟬效應」的煙幕和煽動,有關企業的這些公關操弄,只會適得其反。

  勿再借媒體放風

  應開誠布公釋疑慮

  難怪有評論指出,從外媒到網絡、從香港到內地、從發放失實信息到操弄引導輿論,有關企業正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輿宣戰」。一個真正愛國愛港的企業何需如此?這一系列的操作,顯示了有關企業的所謂公關實力,但也暴露了心虛氣短、企圖掩蓋真相的目的。

  「既然引起爭議、國家又這樣關注,有關企業應該開誠布公,釋除市民和國家的疑慮。而不是借一些媒體、一些專欄放風。」立法會議員、工聯會副理事長陳穎欣一針見血表示,有關企業不能一錯再錯了。

  「事實上,有關企業的管理層過去也一直在商界使用不同的交易方式以達成目的,一直被人批評『玩弄財技』,所以現時的所謂『分拆』也讓人高度懷疑只是為西方背書,而不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作考慮。」立法會議員梁熙指出,美西方國家一直有類似的反壟斷審查,故此國家依法行事,絕對是有理有據,亦合乎國際標準。

  事關國家大義

  不容半點妥協

  事實上,在國家戰略資源攸關的問題上,任何輕率的舉動都可能引發深遠的後果。明眼人都看到,該企業無論如何操控輿論作「語言包裝」,都無法改變此事關乎國家大義,容不得半點妥協。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高松傑表示,在美國對中國尤其是造船業虎視眈眈之際,相關企業的行為無疑是在為虎作倀,助長美國的霸權氣焰,不僅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也損害了全球產供鏈的穩定和發展。他呼籲相關企業停止交易,懸崖勒馬。

  在美國大搞保護主義、擾亂全球市場的背景下,中國堅持改革開放,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中堅力量。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任何人都應該堅守愛國立場,做對國家有益的事,而不是數典忘祖,甚至給敵人遞刀子。奉勸有關企業,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否則必將背負歷史的罵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