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特區政府優化長者內地養老安排,由明年中開始,社會保障現金援助可直接匯入長者銀行內地賬戶。
在廣東和福建養老的合資格香港長者,可望由明年中開始,可選擇將特區政府發放的社會保障現金援助,直接匯入他們的銀行賬戶,落實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優化可攜現金援助發放安排。社會福利署昨日分別與中國銀行(香港)、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於明年中正式推出「跨境發放可攜現金援助」新服務,覆蓋兩銀行在廣東省、福建省合共接近3800個銀行網點,料可惠及逾三萬名在當地養老的香港長者。
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今次合作安排是突破了重要的最後一里路,「聽來像小事,對長者是大事」,為在粵閩兩省養老的香港長者提供更大便利。有在內地養老的長者表示十分期待,認為新安排有助節省時間與金錢成本,大讚措施惠民。\大公報記者 黃佩琳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今年9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明年優化可攜現金援助的發放安排,在廣東及福建省養老的香港受惠長者,可選擇由政府將款項直接匯入其內地指定銀行的賬戶。
逾三萬北上養老長者受惠
社署昨日分別與中銀香港、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簽署合作備忘錄,確立合作推展跨境發放可攜現金援助的安排。勞福局局長孫玉菡、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陳維民、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劉亞干一同見證簽署合作備忘錄。
現時,在粵閩兩省養老的香港社會保障受惠長者,可申領政府的可攜現金援助,包括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的綜援金,以及公共福利金計劃之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的長者生活津貼,和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截至今年9月30日,參加「廣東計劃」的長者有27159人,「福建計劃」的長者有2572人,「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的長者有558人。
孫玉菡在儀式上致辭時表示,綜援金、長生津和生果金已實現了可攜性,但具體技術安排是每次由社署將福利金匯到長者在香港的銀行戶口,長者自行在其銀行辦理匯款到內地使用,「聽起來好像很流暢,但其實最理想的辦法,是直接將他的福利金匯到他在內地的戶口,這是最簡單,也對長者來說是最大便利、最有好處的。」
當新服務於明年中正式推出後,在粵閩兩省養老的香港社會保障受惠長者,便可選擇由社署將可攜現金援助款項,直接匯入他們在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的內地賬戶。
孫玉菡表示,這次合作是突破重要的最後一里路,他衷心感謝兩間銀行以企業社會責任推進此跨境項目,在專業服務和資源方面全力支持。他也感謝金管局大力推動,與銀行業界和內地監管當局緊密協調,促成新服務順利推出。他表示,「聽起來好像小事一宗,但對於長者來說是大事一件。」
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說,兩間銀行集團在內地網絡優勢明顯,在廣東和福建省的分支網點數目共有接近3800間,這項措施結合銀行集團跨境業務的經驗和實力,為政府援助金的跨境匯款提供更快捷和直接的方案。
中國銀行(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表示,養老金不僅是長者的生活保障,更是他們安享晚年的重要依靠。這項計劃充分體現了香港特區政府對長者福祉的深切關懷。這項計劃不僅能為長者帶來實在的便利,更將成為內地及香港民生融合的示範項目。
議員讚錢跟人走 籲做好宣傳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劉亞干表示,逾八成在內地養老的長者選擇留在廣東、福建,可依託銀行的網絡優勢直接在內地領取津貼,免去兩地奔波之苦。這次合作是「從0到1」,相信未來就能「從1到10」,銀行將全力配合服務民生,滿足長者的跨境金融需求。
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新措施做到了「錢跟人走」,可讓一大批在香港無居處的長者不用為領取津貼舟車勞頓、即日來回,亦照顧到行動不便的長者。他建議政府要做好宣傳,同時兼顧防騙教育,提防有騙徒利用新措施行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