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 里/人人都該有愛好\葉 歌

時間:2025-11-17 05:02:44來源:大公报

  出生於一九九七到二○一二年間的美國Z世代(Gen Z)被稱為「數碼原住民」,因為他們生下來就身處互聯網、社交媒體的包圍中。然而近來他們卻熱衷於手工、體育、釣魚、無人機、編織等各種業餘愛好,並將其視為應對沉浸於網絡負面新聞的「末日刷屏」行為的解藥。

  業餘愛好「古已有之」,不是新生事物,但在屏幕主宰一切,生活日益狹隘的現代社會中值得再度受到重視。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心理生物學家、世界衞生組織「藝術與健康合作中心」主任Daisy Fancourt指出,愛好一般指人們在業餘時間從事,能從中獲得愉悅並學到知識、技能的行為。研究發現,當我們沉浸於愛好中時,血壓下降,心跳減速,炎症減輕,不但各種健康指標得到改善,甚至基因的表達方式也會發生改變。她說,這是因為追求愛好一舉多得:釋放帶來愉悅感的多巴胺;和他人接觸、社交,加強人際紐帶;獲取知識、技能後增強自信,讓我們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更積極、勇敢。也就是說,業餘愛好不僅能讓人放鬆,還能幫助我們成長。

  因此,Fancourt認為單純讓人愉悅的行為,如沒日沒夜瘋狂追劇或打電腦遊戲,不能稱為「愛好」,只有對認知、情感、精神有益才行。如,她愛好園藝,專心致志地刨地可以忘卻人生其他煩惱,類似於冥想。一項針對十六個國家超過十萬人的長期研究證明,擁有業餘愛好者幸福感更強,較少患上抑鬱症。

  她覺得英美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過分強調工作的意義、生產的重要性,人們總抽不出時間來追求愛好。但她要求愛好具備愉悅以外的「用途」恐怕也同樣急功近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