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上有人開帖教授「一分鐘學會挑各種蔬菜」,不禁啞然。諸如黃瓜需頂花帶刺,刺多而硬、花乾而萎者為上;芋頭需圓胖,絲瓜取細長;山藥重髯為佳,蘑菇面白更好。香菜要買顏色深的,芹菜卻應選顏色淺的。這些技術本屬於生活常識,現在可能要瀕臨滅絕了。
想想也是啊,繁忙的都市生活,下館子多了,下廚房少了,吃外賣的多了,自己開伙的少了,即便自己買菜做飯,大多在網上下單,而掛在網頁上的蔬菜,幾乎都是「標準像」,只要不爛不壞,哪怕有些「破相」,一段都不會因為拿到手的與圖片不一致,而非要和平台爭個子丑寅卯。
蔬菜之外,還有水果。雖大部分生活應用之物都已網購,但我竭力保留着在路邊攤買應季瓜果的習慣。這個夏天,家裏吃的西瓜,幾乎都是我堅持這一愛好的成果。挑西瓜是個技術活,觀其形,圓潤飽滿,掐其蒂,新鮮柔性,叩其皮,清脆利落,那八九不離十是個好瓜。秋天逐漸走深,柚子又上市了。挑柚子,要義是壓手程度,個頭敦實上手沉,必是好的。若在網上買瓜果,這些「絕活」全用不上,只能祈求店家心善手準,裝幾個好的交給快遞小哥。
當然,不是說現挑的蔬果一定比網購的強,其實,大電商平台的商品經過多次質檢,品質自然在及格線之上,但比起「點擊」下單,自己手摸指觸挑來的蔬菜瓜果,多了一份「勞動附加值」,因而也多了一份情緒價值。拎着挑好的西瓜回到家,取出西瓜刀,先切去一小塊皮揩乾淨刀,再居中劃去,聽到瓜皮應手而裂,心情之愉悅,不在吃一牙甜瓜之下。即便偶爾失手,挑了個孬瓜,懊喪之餘,總結教訓,以圖下次挑選時一雪前恥,這和網購不滿意時氣憤地打差評或投訴要說法,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驗感。因為,挑果揀菜的技能,其實就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