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樂 活/諾貝爾獎博物館\潘 少

時間:2025-10-27 05:02:43來源:大公报

  圖:館內展示莫言和屠呦呦的作品成果。

  今年的諾貝爾獎剛剛落下帷幕,又一批在科學、文學與和平等事業上為人類文明作出卓越貢獻的領航者們,獲得了世界矚目的嘉獎。他們的名字,將被永久記錄在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獎博物館之中。這座博物館不僅是對榮譽的陳列,更是一座凝聚人類智慧、理想與創造力的殿堂。

  位於瑞典首都老城區的諾貝爾獎博物館(Nobel Prize Museum),建築本身並不宏偉,但一踏入館內,時間彷彿慢了下來。牆上與天花板間懸掛着歷屆得主的肖像與故事,從愛因斯坦到屠呦呦,從海明威到莫言,每一張照片背後都藏着一次思想的革命,一段改變世界的歷程。這裏讓人感受到人類精神文明的延續與昇華。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由匈牙利作家奪得,作品以戰後人性的幽微與歷史創傷為主題,感動了全世界。而熱門榜上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與中國作家殘雪再次無緣桂冠,成為文壇討論的話題。儘管如此,文學的光芒從未因競逐而褪色,反而在這座博物館中被靜靜收藏、持續閃耀。

  在展廳的一角,可以看到莫言的手稿與照片,他的《紅高粱家族》以濃烈的鄉土氣息與人性描繪,讓世界聽見了中國故事的獨特聲音。而在科學區,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成果模型被細緻呈現,她以古方破譯現代醫學難題的智慧,挽救了無數生命。站在這些展品前,無不令人心生自豪與敬意。

  除了靜態展示,博物館還設有互動體驗區,參觀者可以透過多媒體了解諾貝爾獎的評選過程、模擬頒獎典禮,甚至「設計」屬於自己的理想發明。這種寓教於樂的設計,讓嚴肅的知識變得親近可感,也讓每位來訪者都能體會「為人類創造價值」的初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