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竹門日語/安全感\簡嘉明

時間:2025-09-25 05:02:23來源:大公报

  「安全感」是抽象的主觀感受,因此常常被人忽視了它的影響力,其實活得自在、家庭和諧、社會穩定,都需要「安全感」。它沒形沒相,卻能直接影響人們的思想行為;也由於太抽象,以致每個人對安全感的定義和要求也不同。有人要財富、有人要權勢、有人要被保護和照顧才覺安全;另一方面又有人認為那純屬內在的主觀感覺,跟擁有多少外在的關懷和物質無關。

  不是每個人都清楚怎樣才能得到個人真正需要的「安全感」,因為很少人會認真思考自己的心靈需要,只一味跟從別人的方法,以為那樣就可不必擔憂恐懼,例如購買房屋。許多人強調「上了車」、「有樓揸手」、「不做無殼蝸牛」,人生才有安全感,家庭也自然會安穩幸福。不過,現實卻可見很多人擁有物業、有房可住、有樓收租但仍覺不安,這類人根本還沒找到真正能讓自己感到平安的方法,只好人云亦云,逐浪跟風。

  這星期市民因超級颱風的到來而搶購食糧,明顯也是盲目跟風以求「安全感」的現象。政府貼心地提前一天預告掛八號或以上的風球,呼籲市民做好防風措施以保安全。可是隨即有大量市民購買囤積食材,超市、街市和麵包店的貨物也被搶購一空。當中或許有人覺得,家裏的冰箱要塞滿食物和飲品才有安全感,但那肯定不會是所有人的標準。然而人總怕「落後執輸」,因此先不顧一切跟隨大隊,多花了錢也無妨,卻沒想過家裏囤積用不着的糧油食材,也不代表安全感就會油然而生及無後顧之憂;相反,也不代表沒去搶購物資的人定將在風暴中擔驚受怕。

  擁有不等於安全。須知有人「一簞食,一瓢飲」但安貧樂道;有人常常要別人作伴,甚至被捧在掌心才覺安全;有人卻只求有家可歸就一無掛慮,像每天都充滿陽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