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自稱與趙太爺是本家,結果被趙太爺結結實實打了個耳光:「你姓趙麼?」「你怎麼會姓趙!──你那裏配姓趙!」如今,這番話在互聯網上成了一個有名的「梗」。
趙太爺的這種做法,雖有些過分,但也可以理解。誰不希望與名人聯宗成本家?誰又心甘情願與一些不甚上得了台面的人同姓呢?姓秦的人自我介紹,肯定是秦始皇或者秦叔寶的「秦」,而不會是秦檜的「秦」。就連秦檜的後人秦大士,都自稱「我到墳前愧姓秦」。姓武的會說是武松的「武」,一定不會說是武大郎的「武」,儘管武大郎不是壞人。中唐名將安重璋,在安史之亂之後,恥與安祿山同姓,上奏唐肅宗,被御賜改姓李。
其實,《水滸傳》裏也有類似趙太爺和阿Q的情節。宋江帶着柴進、燕青前去拜會李師師,談笑飲酒。李逵在門外等得心焦,罵罵咧咧地被引進閣子裏。李師師問:「這漢是誰?恰似土地廟裏對判官立地的小鬼。」宋江答:「這個是家生的孩兒小李。」李師師笑道:「我倒不大緊,辱沒了太白學士。」
這話說得非常委婉。李師師與李逵都姓李,但一個閉月羞花嬌小玲瓏,一個傻大黑粗蠻牛莽漢,反差較之趙太爺和阿Q更甚。李師師分明是想說李逵「你也配姓李嗎?」只不過自己不親自出場,而是搬出了同姓文藝宗師李白,拐着彎奚落了李逵一下。其實李白倒未見得嫌棄李逵。而李師師喜歡燕青那樣的浪子,對李逵肯定是厭而遠之的。
好在這黑廝是一個字也聽不懂。否則,按照李逵那「憐香惜玉無情緒,煮鶴焚琴惹是非」的暴躁脾氣,李師師的下場大概就要像那個在潯陽樓賣唱的女娘一樣,被李逵用兩個指頭在額上一點,便抹脫了一片油皮,大叫一聲,暈昏倒地,桃腮似土,檀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