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七日談(北京篇)/傳承抗戰精神\張頤武

時間:2025-09-03 05:02:07來源:大公报

  圖:以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為題材的音樂劇《南僑花木蘭》日前在雲南省昆明市首演。/中新社

  最近,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的活動進入了高潮。無論是中央電視台的《烽火戰歌》或是由高滿堂編劇的電視劇《歸隊》的熱播,還是講述真實的抗聯戰士故事的電影《生還》和表現海外「南僑機工」回國參加抗戰的舞劇《滇緬長路》、音樂劇《南僑花木蘭》引發的關注等等,在九月三日閱兵的時間節點前後,人們對於抗戰歷史的緬懷成為了當下重要的文化現象。這是在重大的歷史紀念日,中國公眾對於過往的歷史的追憶,更是對於今天的承諾。抗戰勝利的紀念,正是向先輩致敬,更是希望抗戰的精神能夠不斷傳承,讓它寶貴的精神資源能夠在中國未來的發展中發揮作用。

  過往的抗戰歷史正是體現了中華民族之「志」,投射了中華民族之「魂」。這「志」,就是繼往開來,不斷向前的文明的更高理想,中國人始終是志存高遠的,在抗戰那段最困難的歲月中,人們始終懷抱建設一個新中國的宏大志向,也是超越了歷史的困厄,走向復興的歷史的追求。這「魂」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所延續發展的精神,就是我們的文明基因傳承的家國情懷,正是這種文明的基因展現,才是中國能夠在民族危亡的抗戰中取得最終勝利的精神支撐。當下出現的這些文藝作品是歷史在八十年後的今天的投影。它們連接起歷史和未來,既是那個過往時代的恢弘樂章,也是當下民族復興大時代裏我們對於過往的奮鬥歷史和民族精神的真誠禮讚,更是今天走向未來的精神支撐的展現。過往的激情歲月通過藝術創作回到了我們的身邊,讓歷史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可以說是文藝中有歷史,歷史裏有深情,讓中華民族的精神通過具體的見證得以呈現,讓今天延伸歷史,讓歷史給今天力量。這些作品正是凸顯了八十多年前的過往和今天的對話,在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中讓當下的人們獲得啟悟,從過往中獲得力量。從抗戰故事裏深入地發掘中華民族的「文明基因」,讓中華民族延綿至今的力量和精神的價值獲得當下人們的深刻理解。抗戰的歷史所展現的中華文明的頑強和堅韌,所承載的文明延續發展的精神力量都讓我們致敬那個時代,禮讚中國人在危難中的擔當和責任。

  中華文明的強大生命力正是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在那個時代的奉獻和犧牲所見證的,而中華文明的凝聚力和輻射力也是那個時代所呈現的。這都是今天中華文明邁向新的高度所必須的精神資源。讓這些通過多種文藝創作來加以展開,正是當下社會的重要歷史使命。如在昆明上演的關於「南僑機工」回國參加抗戰的兩部舞台劇,就把東南亞的華僑華人為了正義和對祖國的真情,回國在滇緬公路上運送抗戰物資的歷史搬上舞台。讓這些身居海外,卻放棄自己安逸的生活,為中國抗戰奉獻和犧牲的人的故事得到了更多的展現,讓我們看到了文明的力量,受到了感染。「南僑機工」的故事,這些年來不斷地被發掘,也格外地讓人有所觸動。中國的大歷史的進程中,正是有這些犧牲奉獻,才有了今天的新階段。這些作品裏有憑弔和懷念,更有信心和意志,這就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所具有的精神力量的展開。他們為這個國家奮鬥的歷史,正是中華民族的抗戰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國榮光的一部分。中國今天走向輝煌的道路正是這樣的普通人的奮鬥所構築的。他們的精神不朽,他們的故事長存。

  中國的抗戰,既是中華民族自身的奮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方面,是人類在二十世紀的正義之戰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九一八」開始,中國人民就在東方戰場上抗擊侵略者直到二戰勝利,中國戰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主戰場。在二戰中,中國人民和世界的正義力量共同奮鬥,中國人民付出的巨大犧牲也是為人類作出的貢獻。建構正確的二戰史觀,對於當下的世界和平發展也具有着重大意義。認識中國抗日戰爭的世界性貢獻,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議題。中國人民的付出已經彪炳於人類的歷史。中國的抗日戰爭的紀念,其實也是對於人類的和平和正義的肯定,對於世界未來的期許。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在中國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世界,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