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碟中畫」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茱麗葉》&《第一交響曲》/《羅密歐與茱麗葉》
剛過七夕,應景地分享一張關於愛情主題的唱片吧。俄國作曲家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所譜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組曲乃是作曲家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由DECCA唱片公司於一九八三年灌錄、由匈牙利指揮大師喬治.索爾蒂爵士執棒芝加哥交響樂團演繹的版本不僅收錄了《羅密歐與茱麗葉》選段,還包括作曲家的《第一交響曲》。專輯封面選用的是英國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著名畫家弗蘭克.迪克西的同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畫家應邀為「莎翁」威廉.莎士比亞家喻戶曉的悲劇愛情故事《羅密歐與茱麗葉》精裝版繪製插圖,其中一幅便是此作的基礎。擅長歷史畫與肖像畫的迪克西選擇了著名陽台橋段結尾部分羅密歐的台詞「再見,再見,一個吻後我將(從陽台上)降下」這一莎翁最被讀者津津樂道的經典瞬間作為主題。在右側遠景夕陽的映射下,身披紅色披風的羅密歐冒着生命危險爬上陽台與一襲白裙的茱麗葉深情擁吻。畫家採用拱頂的畫面布局,以觀者身處室內的視角營造出室內─陽台─室外的三層透視空間。茱麗葉的白裙和左側盛開的白色百合花均象徵着純潔,與代表熱烈的紅袍羅密歐形成鮮明的撞色,陽台的綠植和波斯毯紋理的厚織窗簾則反映出茱麗葉宅邸的品味。她右手摟住愛人的脖子不願鬆開,羅密歐試圖擺脫的左手和跨坐在陽台邊緣的肢體語言卻影射出他在「偷吻」成功後快速逃離的緊迫感。遠景的建築客觀反映出陽台的高度,證明羅密歐在追求真愛時所展現出的勇氣。在職業生涯晚年成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的迪克西通過此作展現出他深受拉斐爾前派對中世紀文明興趣的影響,以及對明快色彩和畫面細節的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