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全國自強模範典型事跡
獨臂醫生 單手撐起生命晴空
陳桂平(圖左)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新墟鎮新圩村的村醫。從1996年背起藥箱,陳桂平騎壞了16輛自行車,騎行超過12萬公里,每日穿梭在鄉間小路上行醫,今年已經是第29個年頭。獨臂的他不僅面對求學碰壁時並未放棄學醫夢想,幾番堅持終於走進衛校課堂。為了單臂打針難題,陳桂平買來針頭和注射器,一直反覆在自己的手臂、臀部、腳背上練習,就連父母和弟弟妹妹也成為他的陪練,經過無數次的努力,他終於熟練地掌握了單手打針換藥等各種醫療技術。
當鄉親們說出「小陳打針打得一點都不痛啊」,陳桂平知道這份信任裏藏着更多包容與鼓勵。憑藉醫術和醫德,陳桂平贏得了鄉親們的信賴和尊敬。對待獨居的孤寡老人,陳桂平堅持每周外出義診。「我對他們不需要記錄,他們每一個人的病例我都記在心中。」多年來,陳桂平風雨無阻地給幾十位獨居老人送去了溫暖,守護着他們的健康。
「這些年來,我進過百家門,吃過百家飯,腦海裏已經有2000多個活病歷本。」陳桂平說,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村醫的隊伍,共同守護鄉村百姓的安康。
輪椅箭神 讓夢想在國旗下閃耀
來自廣東東莞的輪椅射箭運動員陳敏儀(圖)參加過2021年東京殘奧會、2024年巴黎殘奧會,奪得4枚金牌,兩次打破殘奧會紀錄。
2009年,她憑藉良好的上肢條件入選了廣東省殘疾人射箭隊,開啟了運動員生涯。「剛入隊時,訓練特別難,拉弓、瞄準、放下,這些基礎動作每天要重複幾十甚至上百次。」陳敏儀說,每天訓練結束後,手臂常常酸痛到抬不起來,晚上疼得難以入睡,「但我每天想着一定要做出點成績才算對得起自己,不知不覺就熬過來了」。
2011年第八屆全國殘運會上,首次參賽的陳敏儀就奪得了4枚金牌,並打破全國紀錄。
「那是我第一次被大家看見,它就像一粒火種,點燃了我心底更強烈的渴望」,接下來陳敏儀將自己的目標錨定奧運賽場。東京殘奧會上,她一舉奪得射箭女子W1級個人賽、射箭W1級混合團體賽兩塊金牌。巴黎殘奧會上,她和隊友們又拚下了兩枚金牌。陳敏儀說,這一路走來,有汗水、有傷痛、有坎坷,但更多的是堅持、是努力、是拚搏,「榮譽對我來說,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
鋼腿女孩 用微笑傳遞正能量
「很激動也感覺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被稱為「鋼腿女孩」的汶川地震倖存者牛鈺(圖)獲頒「全國自強模範」稱號後告訴記者,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夠激勵更多殘障人士,讓年輕朋友們少一些焦慮、正視內耗。
17年前,在汶川大地震廢墟中捱過三天的牛鈺奇跡生還,代價是永遠失去右腿。此後,牛鈺經歷了30多次手術,一次次傷痛中醒來,這個穿着假肢的不服輸女孩開始帶着微笑重新出發。過去五年牛鈺多次參加馬拉松,今年5月11日,她又一次回到汶川參加馬拉松。當奔跑在賽道,在陽光中笑着揮手,她希望人們記住自己的堅強和樂觀,也期待鼓勵更多保障人士走向自己的康莊大道。出書、擔任博主、做志願者,這些年牛鈺一直在不懈地豐富人生厚度,努力在生活中尋找快樂。
「經歷過汶川地震,我始終有一個信念──活在當下非常重要,所以我能做的就是把當下每一步走好」,牛鈺說每天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都會收到上千條私信留言,「每個人的人生和經歷都是不同的,就像事情都有正反面,要先成為自己。被愛包圍長大的我希望將愛和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
指尖飛人 強技能突破人生極限
來自浙江省平湖市的陳良傑(圖),1歲時確診先天性聽力殘疾。
雖然一直生活在無聲世界,但他一直緊抱「要和健全人一樣生活」的信念,選擇了走進普通學校學習。作為聽力殘疾人,他必須目不轉睛地盯着老師的口型,通過讀唇語「猜」老師在講些什麼,下課後再追着老師請教。「這段求學經歷,造就了我不輕易放棄的性格,過程雖然辛苦,但跟上同齡人的步伐讓我收穫滿滿自信。」陳良傑說。
2006年,陳良傑考入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計算機專業,「因為學計算機可以少說話多做事,成績全憑一雙手」。在校期間,他每天都在計算機房埋頭苦練操作技能,特別是文字錄入,通過日復一日地練習,同學們都叫他「指尖飛人」。2010年他首次參加職業技能競賽,獲得了職業生涯「首金」,這份認可點燃了他的鬥志,從2013年到2017年,他先後斬獲多項職業技能大賽冠軍。2023年他一舉奪得在法國舉行的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文本處理冠軍,實現計算機技能大賽的「全滿貫」,更在世界殘疾人職業技能領域樹立了新的標桿。
大公報記者馬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