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以來,與報刊、出版社、影視公司多位編輯合作過,與本人專欄近三十年對接的編輯就有十位,有的無緣謀面,有的交了朋友。和一些編輯交往雖只限寥寥數語,但以自己的年紀閱人,還是能知對方二三品性。幸而所遇編輯大多專業,合作平順。
外人常認為編輯不過是為作者執正文字,查核資料,是「為他人做嫁衣裳」。這實在是個誤解。今天我還能守住從文的初心,實有賴編輯的鼓勵與推動。
感激遇上過不少好編輯。他們有的是成績斐然的作家,審美、知識、文字功力已屬上乘,評閱稿件的意見叫人心悅誠服;有的專事編輯多年,發掘過好作品,扶植過好作者,他們判識作品的敏銳與引導新人的耐心,也令人深懷敬意。
我早期有些作品要經編輯指點打磨後才能「出街」,體量大的作品如影視劇本更是如此。修改時要懸樑刺股,常想放棄,編輯就守在身旁邊獻計邊鼓勵。我在內地電影公司工作時的編輯同事,一旦判斷來稿有苗頭,作者有潛質,便會去信、去電話甚至坐火車搭飛機到作者家裏去,與作者研討修改方案,務求磨出好作品。他們為約稿、改稿離家數天,是家常便飯。有時一部好作品有數家機構爭奪,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編輯還要使出社交功力。
這些編輯界的舊人舊事至今仍不時為業界津津樂道。當下的作者與編輯風格,網絡時代重新定義了他們工作的形式及文字的面貌,又是另一個時代的了。
收到改版通知,拙文是《人與歲月》的末篇。花開自有落日,人來也有歸時,就此辭別與謝過多年來與拙欄相關的朋友。惟信「人與歲月」的活水,還將長流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