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書之妙道/轉與折/鄧寶劍

時間:2019-07-04 03:03:34來源:大公報

  圖:懷素《自敘帖》局部

  行筆軌跡明顯改變的地方,籠統地稱為轉折。事實上,轉與折是兩種不同的情形,折是驟然改變方向的,而轉是漸漸改變方向的,折呈現為一個角,而轉呈現為一段弧。

  對於折而言,有角度大小的不同,角度越小越顯得銳利緊峭,角度越大越顯得寬博開闊。對於轉而言,在弧長相等的情況下,有弧度大小的不同,弧度越小越舒展,弧度越大越緊收。

  相較而言,篆書多用轉,而隸書、楷書多用折。楷書中折的成分比隸書進一步增加,出現了驟然改變方向的「鈎」。歐陽詢父子的楷書汲取了隸書的筆意,豎彎鈎的末尾就像隸書的波尾一樣。顏真卿後期的楷書則有多處用轉,似有「篆籀氣」。

  草書的點畫更為綿長,一個筆形可能多次改變方向,轉與折的搭配以及角度、弧度的變化顯得尤為重要。懷素《自敘帖》忽而用轉,忽而用折,用轉處既承接來時之勢,又導向去時之勢;用折處則讓來時之勢戛然而止,然後重新發動去時之勢。轉與折的遞相運用從圖中數行可見一斑,如前兩行並頭「張」「御」二字,「張」字多用折,筆勢斬釘截鐵,「御」字多用轉,筆勢蜿蜒綿長。

  點畫總有內外兩條邊緣線,在轉折處,有的內外皆為圓轉,有的內外皆為方折,可是有些點畫的內外兩條邊緣線是不同的。比如《蘭亭序》「暫得於己」之「得」、「喻之於懷」之「懷」,橫折的轉折處呈現為外圓內方的姿態。而「向之所欣」之「向」,轉折處則為外方內圓的姿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