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視,剛好看見一段節目廣告,大概是一位主持人得到了一本陳舊的火車旅遊指南,並嘗試在不知道相隔多少年之後,按照這本過時的旅遊指南,再一次於美國鐵路行。以廣告片段來說,這節目的拍攝效果好像一般般,但這個概念,卻是有趣。其實,在邏輯上,有哪一本旅遊指南不是過時的?
我相信,每個人都試過帶着旅遊指南旅行,分別只是那本指南的形式有所不同。從前,在還未有互聯網的時代,大家都手執一本藍色小書,孤獨地漫遊世界。後來,香港出現了一系列封面有「暗閃」效果的旅遊書,只要在外地見到有人拿着,你便知道我們來自同一個城市。
之後,大家都上網找旅遊資料了。我們看旅遊達人、群組、網站的推介,旅遊指南「退化」成一個A4文件夾,裏面有一張一張打印出來的餐廳資料、地圖、網上購買的門票記錄,等等。今時今日,我們的手機,就是我們的旅遊指南,只要下載一個程式,整個城市十大最受歡迎的博物館、餐廳、酒吧,隨時可以找到,圖文、位置、價錢並茂。
因此,在陌生的城市,我們拿着任何一種形式的旅遊指南,我們,就拿着一份安全感。我們不再怕迷路,我們不怕誤入了黑店,我們不怕錯過了景點,但同時,我總覺得自己在玩大學迎新營的「城市遊蹤」:某人給了我們一堆相片,接着,我們按着指示找到相片中的地點,然後我們在那一個地點,拍下一張跟原圖一模一樣的照片。
我想,拿着旅遊指南去旅行的樂趣,大概就像城市遊蹤得來的喜悅:讓想像中的現實,展現於眼前的快感。我們不能夠忽視這種快感的重要性,因為這快感是真實的,我們來到埃及,就是要看見金字塔,我們找到了,它就在眼前,那「就在眼前」的快樂,是旅遊指南無法直接給予我們的。
當然,旅遊指南同時沒有給予我們的,是在你旁邊擁擠的人群、相片以外雜亂無章的聚落,以及地攤擺放的低品味紀念品。
m.facebook.com/mihaandlou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