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吃肉骨茶還得去新加坡/潘 少

時間:2018-08-13 03:17:12來源:大公報

  圖:松發肉骨茶是值得排隊的美食

  從香港到台灣,從馬來西亞到新加坡,肉骨茶Bak kut teh在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會呈現不同的風味。肉骨茶主流分為潮州派和福建派兩大派系。前者胡椒味重,湯色淺;後者藥材味重,湯色深。

  在香港,主打新馬菜的沙嗲軒、海南少爺,還有北角的小店古月,他們的肉骨茶有一個共同特點,清淡。雖然迎合了港人口味,但亦成了蔡瀾口中肉骨茶湯的「致命傷」。上環名店楊氏肉骨茶,湯是夠濃,肉排上肥肉太厚,導致湯底過於油膩。

  台北則是福建派肉骨茶的天下,並已經被本地化成了藥膳排骨。黑糊糊的湯,切斷成小塊的排骨,足量的中藥材,滿口都是養生的味道。

  大馬的肉骨茶也以福建派為主,湯底落很多醬青與藥材,所以湯色很深,口味也較重,適合配飯。

  而新加坡則走的是潮州派路線。「松發」是間專賣肉骨茶的小店,它能把原本作為早餐的肉骨茶賣成任何時段都要排隊的美食,我認為原因有三:第一自然是肉湯美味,炸過的蒜頭和適量的胡椒是靈魂,既提起肉骨湯的鮮,也剛好蓋掉豬肉的腥,把油條塊泡在湯裏,比配飯更好吃;第二是用筷子一撥就骨肉分離的排骨;第三是不管多忙碌的服務員看見客人碗裏的湯見了底,便會立刻續湯。致使這碗中美味在三十幾度的天氣也無法抵擋。

  新加坡曾與馬來西亞爭論到底誰才是肉骨茶的發源地,甚至上升到國族政治爭鬥的高度。梁文道在其《肉骨茶起源之謎》中批判道:「食物是文化的一環,文化流動不居,大膽越界,只有國家,現代的民族國家,才會死死地畫地為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