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人工智能寫詩/耶 生

時間:2018-07-27 03:17:18來源:

  內地微軟的一個研究部門「亞洲網絡工程院」,在2014年開發了一個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小冰。它在內地叫小冰,但同一個系統,在不同國家用不同名字跟不同語言的人聊天,通過對話自我學習,目的是有一天它能像當地人一樣,可以利用當地的語言發揮創造力。其中,內地的技術人員讓小冰分析519位中國現代詩人的作品,像AlphaGo閱讀圍棋棋譜一樣,期望它能創作出超越所有現代詩人的作品。2017年,它出版了名為《陽光失了玻璃窗》的詩集。當然,有經費做這樣的研究,不會沒經費出書。出書不代表什麼,重要的是它的詩,真的能超越人類嗎?

  有些詩人批評,小冰的詩有「機械性」,能分辨出並非出自人類手筆,因為沒有藝術性和獨創性雲雲。其實這種說法太虛,任何討厭這件事發生的人,都可以這樣說。我倒留意了一點:據說,研究人員做了許多試驗,包括讓它用別的名字在網絡上發表詩作,但沒有人認得出詩作出自人工智能。這原本是想證明人工智能的作品已經融入了人類,但恰恰相反,不同的人在網上匿名寫詩或寫文章,如果是大師級,必定讓人找到蛛絲馬跡,這是年月換來的身份認證,你喜歡余光中的詩,一定是大部分的詩都配對了你的口味,可能是那一份節奏性,可能是那一抹淡淡的鄉愁;如果有一個詩人,一時像李白,一時像杜甫,你不會找到那能讓你死心塌地的共鳴。

  小冰匿名寫詩沒人能認出來,就是說小冰的詩還沒有形成一種風格。它寫出了人人都寫到的詩,沒有人感到驚嘆,沒有人感到詩聖再臨。當科技包括機械和人工智能漸漸征服人類理性的運算,在感性的詩詞歌賦上還在門外叩門。然而,我們需要連這個範疇都被征服嗎?有一天,世界多了一位人工智能詩人,你會更加幸福嗎?

  當詩詞都能被計算出來,就是文化滅亡的一天—因為那時候,自以為還是人類的我們,其實都變成機械人了。人類所以是人類,就是因為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