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人與事/百年太平館\劉 妍

時間:2025-09-24 05:02:09來源:大公报

  「謝生,返來了,老地方,總理廳。」

  「係啊,唔該晒。」

  雲淡風輕的一問一答,發生在廣州北京路太平館西餐廳內。我抬頭循聲望去,對話的一男一女,分別是男顧客與女經理,兩人交談甚歡,語氣親切、有禮。

  太平館,坐落於繁華商業步行街北京路。這家「老廣」無人不識的西餐廳,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太平館創立於一八八五年(清光緒十一年間)。創始人徐老高,原是沙面旗昌洋行的廚師。乾隆爺大筆一揮的「一口通商」御旨,讓十三行(今沙面島及文化公園北面)成為香餑餑。沙面,外國人抵埠的第一站。隨行的廚師安頓好後,做起了西餐,旋即掀起洋餐的潮流時尚。此後,西餐在沙面由興轉盛。徐老高習得西菜烹調技術後,決定另立門戶,專營煎牛扒。因烹飪得法,聲名鵲起,城中達人貴人甚喜。因所在地命名為太平館,故而成為廣州第一家西餐廳。

  太平館見證了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與周恩來總理緣分頗深。一九二五年八月,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張申府出面,在太平館宴請新婚的周恩來、鄧穎超夫婦,祝賀他們新婚之喜。此後,周總理多次在此宴請賓客。百年後的今天,華僑謝生,特意在此宴請親朋戚友。性格開朗的經理說,謝生每次回國,都會選擇中秋節前夕。為期兩周,他通常都會提前三個月預訂總理廳。「有心,長情,重情重義。」經理對謝生大加讚賞。「謝生對太平館的感情,源自祖輩。」原來,謝生爺爺的爺爺最喜歡來此「鋸扒」。爺爺的爺爺去世前,魂牽夢繞,心裏最惦記的還是太平館的牛扒,囑咐兒孫,「無論何時何地,多點回來,多幫襯。多食太平館牛扒,一生平安發大財。」

  謝生鍾意的總理廳,位於三樓。至今仍按照百年前總理新婚宴會時的陳設布置。廣式滿洲窗默默地講述着昨日的故事。牆壁上掛着總理伉儷的結婚照片。房間內,新郎、新娘、主婚人、賓客等座次、朝向清晰可見。大圓桌上的一碗一筷均仿百年前模樣。餐牌上醒目地標識着「總理套餐」以及「總理夫人套餐」。

  在一樓大廳,許多外國人進進出出。當他們拿起中英文對照的餐單,或是好意頭,或是省事,直接點了「總理套餐」「總理夫人套餐」。他們落落大方地享受着「總理級」待遇,感受廣州人一視同仁,賓至如歸的好客之舉。我翻看餐單,有道熱門菜「德國鹹豬手」,不禁會心一笑。謝家的爺爺叮囑子孫時,心裏或許想着「髮菜豬手」這道風靡粵港澳地區的粵式傳統菜餚。「髮菜豬手」諧音「發財就手」,寓意吉祥順遂、平安發財。長輩的用意深遠,用日常的飲食習慣,囑咐子孫牢記家訓,一生要發憤圖強,更不要忘本。無數的謝生,無數的廣州仔,無論走到哪裏,根在廣州,根在中國,月始終是故鄉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