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客居人語/鮮甜「薄殼」\姚船

時間:2025-08-08 05:01:58來源:大公报

  遠在新西蘭的潮籍文友傳來視頻:苦瓜薄殼湯。

  這是潮汕地區一款夏日常見湯水。苦瓜的甘與薄殼的鮮互相呼應,天氣暑熱,喝一碗,清爽解渴。

  薄殼,生長於灘塗海灣,主要產於潮汕地區和閩南一帶。其個頭小,比指甲略長,屬蛤類,因殼薄如蟬翼,一捏即破,故名「薄殼」,也被稱為「鳳眼蜆」或「海瓜子」。每到盛產期七八月,潮汕地區的街市隨處可見。別小看其肉只有花生米大小,其味鮮甜可口,價廉物美,有「平民美食」之稱。

  薄殼在水下的岩石、泥沙中生長,其吐出來的黏液與海草和泥土纏在一起,形成像葡萄般一串串,所以漁民潛水撈起以後,要把附着俗稱「薄殼錠」的東西去掉,洗淨後上市。當然也有連「錠」一起賣的,只是價錢更平。

  小時候在故鄉城市,我寄居在親戚家裏。小巷交叉着一條販賣魚肉菜的橫街,有上百攤位,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尤其是黃昏時分,魚販用單車、板車運來從抵岸漁船上買的魚鮮,令小街瀰漫着一股濃烈的魚腥味。

  我們住在一幢大廈四樓,雖然上落不大方便,但大人喜歡自己上街市,只有單買葱蒜、芫茜之類的東西,才支使我跑腿,惟買薄殼時有例外,間中也叫我單獨提籃前往。因為其價錢便宜,一毛錢左右一斤,不怕小孩被呃秤。

  原來薄殼也有雌雄之分,公的肉為白色,母則呈橙黃色,較吸引,但買時不能挑選,由販賣者用手捧起過秤。我沒經驗,只看有沒有鄰居大嬸在買,就跟着她選那一檔,或者看人多的攤位就擠進去。也許當令之時薄殼都肥美,所以買回來往往令人滿意。

  別小看薄殼不起眼,其好處有點令人意想不到。除了入口味美,因其含有蛋白質、鐵和鈣,對降心血管疾病,調整血脂有益外,還能平咳平喘。且其殼磨粉,可作飼料添加劑;燒成灰,可用於建築。

  薄殼的烹調方法多樣,可炒可湯,都簡單方便。蔡瀾先生曾在其博客提及薄殼炒法:把辣椒絲、蒜泥炒香,倒入洗淨的薄殼,再撒下「金不換」(又名「九層塔」)。大火爆炒,待薄殼開口,即可盛出,此時口味最佳。不要放鹽,因怕其殼過早打開,薄殼肉變得乾癟。

  金不換和薄殼是絕配。此時,用筷子夾一粒薄殼送入口中,用唇一啜,金不換的香氣和薄殼的鮮味迅即在口腔迴盪,令人味蕾躍動,食欲大開,吐出外殼,又夾了另一粒往嘴裏放,就像嗑瓜子似的,一粒接一粒,欲罷不能。

  至於薄殼滾湯,多配苦瓜、絲瓜和黃瓜。當季瓜果與時令薄殼結合,令鮮美味道更勝一籌。還有薄殼米粉湯、薄殼粿條湯等等。也有人把薄殼煮熟後取其肉,俗稱「薄殼米」,再用來炒蛋、炒肉粒,花樣繁多,隨心所欲。

  薄殼也可生醃。把鮮薄殼用辣椒、魚露醃漬,就成了鹹薄殼。味鮮鹹,用來佐粥,開胃。以前窮苦人家,一小碟鹹薄殼就是一餐的配菜。

  近年,隨着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廚師們巧思百變,薄殼的食法也更多樣化,還現身於高檔酒樓,從大眾化變為雅俗共賞的美食。當然,萬變不離其宗,都會保留薄殼的鮮甜。

  薄殼是故鄉美味,可惜加拿大遠隔重洋,難得再享受,唯有看視頻而回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