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公ESG評價體系前日舉行了啟動儀式。評價體系增加媒體輿情監測數據,以發揮媒體監督作用。
【大公報訊】隨着ESG概念的不斷發展,全球市場對於相關評級體系的需求不斷提升。2025年,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基於其專業研究平台─Hong Kong International ESG Institute(香港國際ESG研究院)打造大公ESG評價體系,旨在打造一套與國際規則接軌、契合中國發展階段並具備正向引導力的ESG評價標準,並致力於構建境內外互聯互通的雙向橋樑。
大公ESG評價體系及系列成果致力於構建高標準本土ESG評價基線,推動企業ESG管理提質躍升;貫通政策、資本、產業全鏈路,加速中國ESG生態建設;凝聚社會共識,讓「負責任、可持續」成為商業工作的默認選項。由此激發的示範、引領效應,將驅動更多企業將可持續基因融入戰略內核,在創造長期價值的同時,持續放大社會福祉。
數據來源方面,大公ESG評價體系將採取企業官方公開披露,監管和第三方公開數據、國際主流ESG評級結果等資料,其中特別增加了媒體輿情監測數據作為補充調整項,以充分發揮媒體監督作用。
評價採分層權重框架
評價方法則設置「80分權重差異化指標體系得分+20分評價結論外部校驗得分+-10到5分之間浮動雙向補充調整項」的分層權重框架,通過「定量數據支撐+定性專家評審」雙重校驗機制,評價結果的客觀準確性。經確定企業評價範圍、數據處理、評分合成等五步流程,最終篩選綜合評分最優企業年度動態調整企業名單。
隨着全球ESG標準更新、國內政策調整及行業發展,該體系設置動態優化機制,編制委員會已建立常態化專家詢函與評審交流機制,將邀請監管部門、上市公司、投資機構及行業協會代表,就指標適用性與權重合理性進行閉門研討,並結合IFRS可持續披露準則、歐盟CSRD等全球標準迭代進展,以及中國「雙碳」政策、行業規範最新要求,對評級模型實施動態校準。
保持季度更新頻率
評價體系負責人表示,該體系將保持季度更新頻率,確保評價維度始終前瞻反映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綠色轉型需求,為投資者提供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實效的ESG參考標尺,確保體系始終貼合最新趨勢與企業實際需求。
權重差異化指標體系為大公ESG評價體系自主構建,綜合覆蓋多維度權威依據。指標體系基於ESG三個維度,拆解構建議題、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及細化的評價數據點的架構。
環境維度重點關注5大議題,拆解18項通用一級評價指標及對應51項二級指標。社會維度通過4大評價議題,拆解14項通用的一級評價指標及44項二級指標。治理維度設置2大評價議題,6項通用的一級評價指標及23項二級指標。
同時為不同行業賦與差異化指標權重:如能源業看清潔技術投入,金融業重綠色金融實踐,讓評價貼合行業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