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交所在上海舉辦論壇,兩地多家機構代表與會,齊探索機遇推動資本流通。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在論壇進行在線主題演講時強調,當前國際金融經貿格局出現底層邏輯方面的變化,香港應突出「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的戰略定位優勢。全球80%的跨境資本流動方向,與主要經濟體利差變動高度相關,各國貨幣政策的分化,已成為左右跨境資本走向的核心變量。在當前國際資金流動性趨勢下,香港可以成為國際資金的「避風港」。香港是中企「出海」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樞紐,也是「全球南方」資本的整合者,獨一無二的投資者結構,使香港匯聚了全球資本。
在巴曙松看來,全球原有經濟增長模式已無法持續,資產配置基本邏輯出現改變。全球債務的高速增長料難以為繼,傳統安全資產正面臨重新定義,本輪金價和比特幣價格上漲的背後,是對法定貨幣購買力下降的深層擔憂,且與「去美元化」進程密切相關。
巴曙松表示,全球產業鏈重構或向平行體系演進,但部分產業鏈仍將深度關聯,發達國家價值密集型行業的本土化、近岸化、友岸化趨勢愈發明顯。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正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博弈」再平衡,AI將深刻改變社會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及相互影響,使傳統分散風險方法的有效性降低,過去10年全球金融市場經歷多重「黑天鵝」事件,市場波動性顯著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