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恒生銀行始於1933年開業的「恒生銀號」,當時僅為小型找換店。\資料圖片
恒生銀行的故事始於1933年,至今已有92年歷史。當時它以「恒生銀號」之名,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偉、盛春霖等華商在上環永樂街70號創立,最初僅為一間小型找換店。開業首年,恒生已錄得純利10389元。
擁有92年歷史 由找換店起家
恒生於1952年正式註冊為私人有限公司,逐步開展商業銀行業務。1965年初,香港爆發銀行危機,兩家香港銀行包括恒生陷入倒閉困境。恒生當時雖然是第二大銀行,但大批存戶到銀行擠提,在短短幾日內,銀行金庫幾乎被掏空。在緊急關頭,滙豐發揮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關鍵角色,向恒生伸出援手,因而取得恒生51%股權,其後增至62.14%。儘管滙豐當時已取得恒生大部分股權,但仍維持恒生銀行的獨立形象,營運採取最低程度的干預。
1972年,恒生於香港交易所上市,股份獲超額認購近29倍,總認購金額高達28億元,相當於香港政府1971年財政收入的一半。上市首日,股價以165元收市,市值為16.5億元。以截至昨日的市值計則為2809.9億元,53年間累計增長逾170倍。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恒生積極拓展內地市場。1985年於深圳設立首個代表處,1995年在廣州成立第一家分行。1997年香港回歸後,恒生獲准在上海開設分行,將業務由珠三角擴展至長三角。2007年,恒生獲銀監會批准,在內地成立法人銀行,即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標誌恒生在內地的發展邁進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