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灣區合作 建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鏈

時間:2025-09-20 05:01:59來源:大公报

  【大公報訊】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香港致力於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行政長官李家超於施政報告中指出,特區政府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當中包括建設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產業鏈,以及制訂氫能標準認證,並推動相關設施落地。

  針對SAF的發展,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水志偉建議,特區政府可公布使用的具體路線圖,例如到2027年達到3%至5%、2030年達到10%。同時,提出構建大灣區一體化供應鏈的重要性,建議上游應優先利用區內的廢食油及都市固體廢物作原料;中游則可在北部都會區等工業園建設精煉廠;下游應在香港國際機場增建專用儲存與混合設施。金融方面,或應在本地的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中,增加更多與SAF相關的活動。

  環保團體香港地球之友建議可制訂長遠路線圖及分階段目標,並建立供應鏈及相關金融機制,例如提供降落費減免措施、徵收小額機票附加費等,以形成促進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市場誘因。

  建議跨境運輸試行氫能

  在氫能方面,特區政府於去年公布的《香港氫能發展策略》作出頂層規劃,28個氫能源試驗項目已在進行或準備中,涵蓋氫能巴士和位於新界的公眾加氫站等。水志偉建議,未來可重點發展跨境運輸、為電網未及的偏遠地區供電,以及利用煤氣管道網絡提取氫氣等應用。並制訂氫能標準認證時可設立鉑金、金、銀等認證標籤,令業界選擇。

  至於加氫設施,特區政府計劃在港島及九龍設立公眾加氫設施。水志偉建議採取「雙軌並行」:若站點空間有限,可將現有加油站轉型為加氫及充電設施;若條件充裕興建融合「油、氣、氫、電、服務」於一體能源服務站。

  香港地球之友認為,宜制定涵蓋生產、儲存、運輸、加氫基礎設施及最終應用的技術標準與安全法規,並推動涵蓋交通、工業及儲能的多元化氫能示範項目。亦需應加快發展如綠甲醇和綠氨,加強與內地在科研、產業拓展等區域合作,形成更完整的新能源生態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