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5位院士在圓桌對話環節,圍繞「AI賦能能源技術變革」展開交流探討。\大公報記者胡永愛攝
【大公報訊】記者胡永愛深圳報道:2025能源綠色發展大會日前在深圳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在主題演講環節提出,當前大語言模型發展已達天花板,人工智能需向「動手能力」突破,重點關注傳感器、算力、腦智能三大奇點。深圳能源集團創新研究院院長王成受訪時表示,深港可在電力領域進行更多探索。大會還宣布國際期刊Energy Use正式啟運、中國製冷學會人工智能應用工作委員會成立,並發布了5項行業成果及解決方案。
戴瓊海介紹,團隊研發的元成像系統可實現微觀、宏觀、遠觀高清重構,在雲南潑水節活動中成功清晰捕捉10萬人面部及軌跡;光計算技術方面,太極芯片算力達160Tops/瓦,遠超英偉達同類產品,為解決算力能耗難題提供新方案,未來有望在能源數字孿生、智能電網調控等領域廣泛應用。
王成接受採訪時表示,深港電力之間的企業合作已有幾十年歷史,在人工智能與新能源融合重塑全球能源系統的時代背景之下,兩地可以在更深層的政策上進行互通、要素市場進行交易,「當前內地市場已非常成熟,香港市場則十分穩定。我們可以像證券市場一樣,開放香港企業進入,一起參與區域電力交易,讓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市場更整體、更活躍、更繁榮。」
能源業首個AI創新實驗室
周三(17日)舉行的2025能源綠色發展大會以「能源+AI引領綠色發展」為主題,會上並發布5項行業成果及解決方案。其中,深圳能源與華為強強聯合,創新推出「能源+AI」研發模式,成立能源行業首個人工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發布全球首個基於氣象大模型的新能源功率預測平台,實現風電、光伏發電分鐘級預測精度。深圳能源與華為數字能源聯合打造會展中心「光儲充放檢」一體化示範項目,是深圳建設全球數字能源先鋒城市重點示範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建築低碳改造及能源綜合利用樣板,為城市中心景觀提升增添科技與能源融合亮點。